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湖北宜昌:智慧水利润良田
加入时间:2025-11-10  来源:经济日报  
 
  在湖北宜昌宜都市聂家河镇邓家桥村,家家户户庭院内码放着今年收获的玉米。“上半年旱得厉害,没想到秋天一亩地还能收获1100多斤。”村民刘德全拿着账本仔细盘算,“算下来,3亩地纯收入4300多元。”
  
  望天田变成丰收田,关键在于农田水利设施跟上来了。贯穿宜都聂家河、姚家店、枝城等乡镇,滋养着沿线8万多亩农田的幸福渠,正是这套水利设施网络中的“主动脉”。
  
  今年3月以来,宜都市降雨持续偏少,旱情显现。关键时刻,流淌60余载、历经重修的幸福渠,将超过350万立方米的“解渴水”送达沿线堰塘与广袤农田,守住了万千农户的收成与希望。
  
  幸福渠修建于1958年,是宜都渔洋河流域的主渠道,现有渠道总长81公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年代久远的渠道跑冒滴漏、淤积堵塞变成常事,生态补水能力丧失,灌溉功能日渐衰微。
  
  “漏损率高达34%,常常是上游漫水,下游望眼欲穿。”宜都市水利湖泊局总工程师李小辉说,即便漏损率高,也坚决要供水,可是管理却跟不上。
  
  2023年,宜都市将幸福渠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列为重点项目,投入巨资启动改造。2024年1月,工程正式开工,分三期推进。其中,一期工程聚焦核心流域改造。工程在清淤加固之余,新建了4条生态补水通道,将新桥河与城区解放排洪沟一并纳入幸福渠的水循环“朋友圈”。72个新建直灌口如同精准的“水龙头”,直接服务沿线15个村庄,汩汩清流“点对点”输送到了田间地头。
  
  如今的幸福渠,漏损率从34%降至12.5%,基础流量稳定在每秒0.5立方米,并拥有每秒10立方米的峰值输水能力。
  
  据统计,改造后的幸福渠年新增节水能力达550万立方米,渠系水利用系数显著提升至0.65,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同时,作为盘山渠道,幸福渠沿线山洪沟的洪水排泄能力得到大幅增强,为周边区域的防洪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宜都市水利部门还为这条老渠引入了“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对水情的精准掌握和科学调度,建成了渠道管理“一张图”平台,在全线200多个闸口安装了智能感应器,可以实现放水精准管控。
  
  去年10月,随着幸福渠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各项改造任务稳步推进。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完成渠道改造38公里,配套增设自动化直灌口40个,改造提升泄洪闸门5处,区域输水动脉更加畅通,输水效率显著提升。
  
  “接下来,三期工程将以打造‘智慧灌区’为核心,重点推进测流站、墒情监测站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全面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精准灌溉体系。”宜都市水利湖泊局局长刘建华说。
  
  幸福渠的改造升级,正是宜昌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水利的缩影。水利设施的修建为灌溉提供基础保障,而智慧灌溉系统的应用则让灌溉更加高效、精准。
  
  在当阳市凤凰山柑橘基地,1500多亩橘园绿意盎然,橙白相间的泵房点缀山间。走进果园,黑色管道如毛细血管般在果园中延伸,水滴精准抵达每一株柑橘树的根部。
  
  “以前10亩地要两个人拖水浇十天半个月,费时又费力。”基地果农刘汉平告诉记者,以往遇到高温天气,只能依靠人工运水灌溉,如今,在当地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他的果园装上了智能喷灌系统。现在只要开启设备,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灌溉,半天输水量达三四百吨,效率大幅提高。
  
  传统人工灌溉在面对高温干旱时,容易出现灌溉不及时、施肥不均等问题,不仅人工成本高,产量也不稳定。今年7月,该基地投用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系统能根据柑橘生长阶段,定时、定量、定点输送水肥,直供根系,成了果农的“贴心管家”。“原来浇水施肥全靠经验,现在系统能动态调控,避免高温盲目浇水伤根,还能锁住水分、减少蒸发,比传统模式节水60%以上、节肥25%以上。”半月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何明华说。
  
  更让刘汉平高兴的是,智慧灌溉不仅省力,更节约了成本。“光人工费10天就要4800元,再加上油费和运输费,总共要花五六千元。”刘汉平说,“现在好了,开销大幅降低,浇水反而更均匀、更及时。”
  
  目前,当阳市通过柑橘特色优势区建设、三峡蜜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示范带动全市约2万亩果园配备水肥一体化设施。
  
  在宜昌市农业部门的推动下,智慧灌溉方式正得到广泛推广。据统计,全市保水灌溉农田超过30万亩,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董庆森)
  
  
[工业] 我国低碳冶金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
[农业] 四中全会首提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林业] 广西为世界贡献红树林保护的中国
[林业] 广东东莞开启智慧护林新范式
[旅游] 广东着力做好文旅+文章
[林业] 福建武平打造集体林改促共富新样
[林业] 福建莆田系统推进助力海上森林重
[农业] 甘蔗丰收节节甜 农户收入年年增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光明时评: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定金≠订金 双十一网购出现纠纷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双11如何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单村独斗
智慧养老产品试水市场 银发族如何触手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