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加入时间:2025-11-1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走进位于辽宁鞍山的千山湾公园,湖面波光粼粼、栈桥人影绰绰,一片闲适之感。开园刚刚半年,这里就凭借秀美风光收获了周边百姓的无数称赞。而在过去,这里却因行洪能力不足多次发生洪涝灾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2023年以来,鞍山以ppp模式启动千山湾防汛工程,修建起连接河两岸的交通要道,还通过疏浚清淤、修建水坝等方式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在保证行洪功能的同时,搭建的栈桥观景台和滨河绿道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的亲水空间。
  
  千山湾工程正是鞍山从“钢都”向“宜居之城”转型的生动案例。
  
  “如今桥梁的防洪标准从三十年一遇提升为百年一遇。”鞍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蒋大鹏说,未来还将利用河岸30至50米不等的荒废闲置滩涂地,建设改造成体育健身场地和生态水岸,让城市更新实现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钢都”一词,常给人以厚重之感。在鞍山,人们总会想到鞍钢这一“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工厂里高炉耸立,炼钢时钢花四溅。这里创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多项第一。工业的辉煌过后,市政设施老化、功能匮乏等普遍性问题正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显现。据了解,鞍山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和燃气管网占比较高,存在安全隐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为增强城市安全韧性,鞍山抓好“里子”工程。从2021年开始,全市开展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改造,5年来累计完成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近1500公里,排查整治隐患燃气管网近70公里,全部更换老旧灰口铸铁管网536公里,有效避免了地下管网带病运行。
  
  从“钢都”到“宜居之城”,鞍山走的不仅是一条改造的路,也是一条创新的路。
  
  立冬时节,记者漫步在东宾特色休闲文化街区,扑面而来的百年历史感让人着迷。在路两侧黄色秋叶掩映下,99栋单体独栋历史建筑完好保存,走近细看,一家家精致的特色餐饮店“藏”在其中。居民楼两侧,艺术装置随处可见,巨大的“第一炉钢”墙绘下,非遗社区广场人来人往。
  
  “我们把‘微改造’理念贯彻在休闲文化街区建设过程中,利用闲置空间,尽可能保留建筑和街区原貌,让老街区有新景、有新意。”铁东区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帅文说,这个始建于1919年的文化街区,现已成为游客来鞍山citywalk(城市漫步)的首选地。
  
  “钢都”虽老,却也有年轻的一面。在工人街青年巷,网红墙绘“蔷薇姑娘”随季节“换装”,通过艺术形式让老工业基地的厚重历史与时尚活力持续共振;城市文化共享空间——山剧场人头攒动,除了咖啡餐吧和文创售卖,还有脱口秀、评书、相声等演出。
  
  “我们通过普惠剧场这种方式,有效弥补了街区文化资源不足的短板,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参与其中,让文化成为连接城市记忆与青春活力的独特纽带。”山剧场运营负责人高翔说。
  
  鞍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于德忱表示,未来鞍山将持续聚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同时在城市更新中推进降碳、减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和风貌特色,推动鞍山向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迈进。(李坤晋 李宇佳)
  
  
[工业] 我国低碳冶金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
[农业] 四中全会首提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林业] 广西为世界贡献红树林保护的中国
[林业] 广东东莞开启智慧护林新范式
[旅游] 广东着力做好文旅+文章
[林业] 福建武平打造集体林改促共富新样
[林业] 福建莆田系统推进助力海上森林重
[农业] 甘蔗丰收节节甜 农户收入年年增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光明时评: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定金≠订金 双十一网购出现纠纷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双11如何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单村独斗
智慧养老产品试水市场 银发族如何触手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