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以百千万工程为谱 奏响乡村振兴新粤章
加入时间:2024-11-20  来源:央广网  
 
  在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村,莲花山上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带动茶农户年均增收约2万元;在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咖啡屋、茶馆等文旅新业态的引进,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魔芋、光伏等五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2023年带动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1%,吸引超3500名群众返乡就业创业……
  
  绿水青山照梦来。这一幕幕和美画面,一组组亮眼数据,皆是广东以“百千万工程”为谱,奏响乡村振兴新“粤”章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作为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百千万工程”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之举,是为民惠民富民的务实之举,更是提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要之举。当前,广东各地正围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以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为牵引,突出强县健全动力机制,突出富民强化制度保障,突出融合促进区域协调,突出向海拓展发展空间,让“头号工程”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
  
  近日,央广网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组织的“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的步伐,深入惠州、汕尾、梅州、河源、清远等地市,看广东各县镇村如何立足资源禀赋,一步步将“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景图”。
  
  县域产业发展实力强
  
  县域是城市和乡村的重要连接点。如何能推进县域振兴,让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变“潜力板”?“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成为化解这一难题的有力举措。通过突出强县健全动力机制,着力提升县域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广东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核心区边缘的惠州市博罗县,县域经济规模近年来稳居广东首位,全国百强县排名持续跃升,成为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示范。
  
  在全国供销总社与广东省政府的合力建设下,落地于博罗县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已成为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稳价保供、食材食品加工、农产品及食品出口、农产品展示展销、公共服务配套等五大产业集聚的现代化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成为湾区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惠州市博罗县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交通条件,丰富的农业经济作物资源、大型的仓储物流资源等等,都是我们选择把项目落到大湾区农产品基地的原因。”基地内的代表性企业、优予食品副总经理张西军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梅州兴宁市叶塘镇北塘村,全新建设的村口广场、休闲公园,成为村民们闲时的好去处。很难想象,这片绿意盎然的休闲活动空间,曾经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废土地。得益于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北塘村村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在近几年得到明显改善。在与北塘村党支部书记罗伟冬的交谈过程中,央广网记者还了解到一只“兴宁鸽”,唱响北塘村“致富歌”的故事。
  
  据悉,近年来,北塘村积极引入梅州金绿畜禽养殖基地,投入280多万元,大力支持发展肉鸽养殖业,该项目预计每年能够增加14万元的村集体收入,通过小鸽子“衔”来大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
  
  农民增收致富动力足
  
  在“百千万工程”的牵引下,农业要成为“现代化的农业”,农民更要成为“现代化的农民”。如何能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农民富、乡村美?对此,广东提出要突出富民强化制度保障,积极引入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风和日丽的午后,到“粤东黄金海岸”——遮浪半岛的“咖啡一条街”点上一杯饮品,在日光照耀与海风吹拂中享受“慢节奏”的生活,这是不少外地旅客来到汕尾游玩的“第一选择”。
  
  “我们以‘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为抓手,利用临海这一资源禀赋,创新推出‘浮日扬帆’计划,持续推行‘强村公司+资源整合’模式。通过‘打造一个点,引进一批人,带动一条街,兴旺一个镇’,打造遮浪‘咖啡一条街’,推动乡村‘美丽经济’实现新跃升。”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自然资源和建设局副局长刘锦亮向央广网记者介绍道。
  
  从数据可以看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爆火”程度。今年以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接待游客超306万人次,同比增长15%;带动旅游总收入超19亿元,同比增长22%;接待过夜游客约162万人次,同比增长86%。“咖啡一条街”营业额达到1100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吸引人口回流3000多人,带动附近红坎、水龟寮等4个村集体收入增长30%。
  
  这样红火的景象,不只发生在汕尾。在河源市义合镇,当地通过聚焦红色文化传承,特色化打造典型镇,以啸仙故里红色研学区为发展核心,相继推动落地县“百千万工程”干部人才培训基地、粤菜师傅、观澜民宿、小江湾红色实践基地等食、研、旅、宿产业,有序建设近千亩“啸轩”红茶、油茶种植基地、花海小火车等农文旅产业项目,截至10月底,带动2024年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达431.66万元,创造经济收益超600万元。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场景,正在广东全省县镇村“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区域协调发展活力满
  
  去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措施,推出产业有序转移的“1+14+15”政策体系,提出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今年9月,广东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突出融合促进区域协调,立足功能定位和优势互补,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同珠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一体化发展。
  
  “作为全省重点支持的产业转移主平台之一,从珠三角转移过来的企业在我们产业园可以拿到最高3000万元的投资奖补,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广佛(佛冈)产业园经济发展局分管负责人谢远航告诉央广网记者。
  
  据悉,位于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内的广佛(佛冈)产业园,是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园一城”的其中一园。广佛(佛冈)产业园采取“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模式进行合作开发建设,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主战场。2023年,广佛(佛冈)产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101.1%;实现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93.5%。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签约项目140多个,总投资超250亿元。
  
  广佛(佛冈)产业园的迅猛发展势头,正是广东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具体成效的生动例证。
  
  向海拓展发展潜力大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为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奋力打造“海上新广东”,广东提出要突出向海拓展发展空间,完善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机制,优化港产城整体布局,更好实现向海图兴、向海图强。
  
  大力发展“海上牧场”,是做大做强做优“海上产业”的关键举措。在湛江这座海洋大市,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个个“蓝色粮仓”正加速建成。由海威集团投产的“海威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是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是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再提速的重要标志。
  
  央广网记者了解到,“海威2号”是由湛江雷州市、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三方共建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对于想回到湛江、投身深远海养殖产业的人,我们会从水产种苗、饲料、技术上给予支持,让他们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所长,助力乡村经济建设。”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对央广网记者说。
  
  据悉,通过印发《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35年)》,出台《湛江市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等政策,湛江市大力支持种业、装备、养殖、科技、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与关键环节,全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市。
  
  “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大容量风电机组在汕头智能制造基地组装下线,全球最大的40兆瓦级动力学六自由度风电机组加载实验平台开工建设;粤东地区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在汕尾建成,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尾下线……不仅仅在粤西,在粤东地区,“海上产业”的发展同样“随风而起”,彰显广东向海图兴、向海图强的无限潜力。
  
  江河奔腾,汇成磅礴之势;层峦叠嶂,聚成坚实脊梁。在南粤大地的田间地头,山海之间,各县镇村正以“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为卷,凯歌而行,乘势而上,合力绘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万千气象”。
  
  
[农业] 数字赋能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林业] 广东新增16个省级重要湿地
[林业] 四川资阳三大行动保障森林粮库建
[林业] 荒山坡变成金窝窝
[农业] 广西与越南携手开展智慧农业合作
[工业] 在煤炭沉陷区找到致富摇钱树
[旅游] 国际顶尖冰雪赛事为何青睐吉林北
[工业] 长(zhǎng)长的长春和长春
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安顺
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天津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
陕西合阳废弃矿山变身绿色聚宝盆
汇聚涓涓细流 守护青山绿水
杜绝春节的喜庆浪费 不是小题大
加力扩围 以旧换新政策利好不断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2024年家电
让消费券真正惠及消费者
以旧换新带动2024年家电零售
从2025年地方两会看老百姓钱袋子新
去年我国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
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初步建立
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40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