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频

 
调水十八年 戈壁现碧波
加入时间:2018-10-1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枨
 

调水十八年 戈壁现碧波

居延海回来了

重生的居延海。额济纳旗水务局供图

  不久前,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居延遗址黑城附近、600多年未进水的黑河古河道成功实现输水。
  
  黑河调水18年来,额济纳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额济纳旗的东居延海湖畔,极目远望,碧波荡漾。
  
  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我国西部继罗布泊之后的第二大干涸湖。是什么让曾经干涸的居延海重新焕发生机?
  
  2000年起启动黑河干流水量调度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全长900多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最终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西湖即西居延海,东湖即东居延海,两湖总称居延海。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黑河中游地区大规模农业开发,用水量不断增加,致使黑河下游到额济纳的水量逐年减少,出现了多年的断流。”额济纳旗水务局水利工程管理站站长高金玉告诉记者。
  
  失去了黑河水的滋养,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干涸,这里也成了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的沙尘策源地。
  
  “那时牧民们喝水都成了大问题,只能超量开采地下水,许多井都干涸了。”在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干了21年苏木达(相当于镇长)的达布西拉图老人说。
  
  2000年6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黑河流域管理局,正式启动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2000年8月21日,黑河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跨省区调水,从位于甘肃张掖的黑河中游调水,保证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的用水、地下水补充及生态恢复。
  
  2002年7月,经过科学细致的规划,甘肃、内蒙古两省区关闭了黑河沿线60多个引水口,滚滚黑河水向东居延海奔腾而去,这片干涸了十年之久的“死海”逐渐又获得了生机,当年水面即超过20平方公里。
  
  “2004年,黑河水量调度由应急转为常规、由半年转为全年,2008年,由常规调度转向生态水量调度并延续至今,即不允许农业灌溉,只允许生态用水。”额济纳旗水务局副局长石玉军表示,最终黑河调水为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黑河水资源十分珍贵,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呢?
  
  石玉军介绍,额济纳旗将草场划分为绿洲核心区、生态脆弱区和绿洲边缘区,采取“集中调水、分区轮灌”等方法,在春季植被返青生长需水时期,集中调水灌溉绿洲核心区的林地和草场,并向东居延海输水,确保沿河两岸的绿洲核心区植被得到有效灌溉。在夏秋季节,额济纳旗则向生态脆弱区和几十年未得到有效灌溉的绿洲边缘区集中调水。
  
  “过去我家的草场是光秃秃的戈壁,兔子跑过去一眼就能看到,如今有了水,家里种了7万多亩的梭梭,现在梭梭树长得都快一两人高了,别说兔子了,就是骆驼走进去都快找不到了。”家住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的牧民巴特尔说。
  
  高金玉告诉记者,每年调水期开始前,旗里都会严格要求全旗沿河各苏木、镇及时开启各节制闸,关闭进水闸,不得引水灌溉农田或饲草料地。
  
  据统计,黑河调水18年来,额济纳地下水位与调水前相比,上游回升0.5米,中游回升0.42米。草场植被盖度较调水前提高了18.3%。黑河沿河两岸近300万亩一度濒临枯死的胡杨、柽柳得到了抢救性保护,以草地、胡杨林和灌木林为主的绿洲面积增加了100余平方公里。
  
  黑河水来了,生态好了,鸟儿多了
  
  “居延海刚有水的时候,一株芦苇上10个枝子也就两三个冒叶子。”居延海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站长范建利回忆道,“现在水域面积越来越大,芦苇、红柳等植被恢复了10万亩、长势喜人。”
  
  据介绍,自2000年实施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调入额济纳旗境内水量共计109.32亿立方米,东居延海累计调入水量9亿立方米,连续14年不干涸,水域面积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最大水深2.6米左右,平均水深1.6米左右;西居延海先后9次进水,黑河流入西居延海的支流西河下游的地下水位回升,润泽周边,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区内的19条支流总长约1105公里的河道得到了浸润,河道断流天数逐年减少,2017年353天来水,基本实现全年不断流。
  
  如今,居延海湿地的鸟类已由2010年的14种、几千只增加至目前的84种、3万多只,最大种群雁类已达3000多只,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遗鸥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鹭、天鹅、红嘴鸥等12种珍稀鸟类。
  
  黑河水来了,居延海回来了,生态好了,离开的牧民们也都回来了。“我们家开起了蒙古包做牧家乐,一年下来旅游增收6万多元。”49岁的苏泊淖尔苏木策克嘎查牧民谢宝柱掩不住喜悦。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0日15版)

[工业]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 保持制造业
[林业] 多部门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
[林业] 湖北发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 湖北多地破题林改四问
[农业] 组团发展带动乡村共富
[旅游] 一票游多日 一举能多得
[林业] 安徽亳州筑牢林业安全屏障 守护
[林业] 造林承包合同岂能成废纸一张
福建森林提质四大举措打造百姓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单次或套餐 你会怎么选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 守护稳稳幸福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多管局局长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