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江苏探索出以渔治水的新方法
养殖尾水污染问题怎解
加入时间:2025-05-27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苑
 
  “沿着东方河,前面就是二级坝,里面水很清澈。看,这里投放了好多滤食性贝类,像海瓜子、花蛤、文蛤等。今年养殖塘准备挂养牡蛎,我们已经在江苏省南通如东实验成功了,牡蛎苗也慢慢长大了。”来自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夕和说。
  
  为了解决养殖尾水污染问题,江苏省探索出以渔治水的新方法。
  
  养殖尾水治理难以照搬工业污水治理模式
  
  海水池塘虾蟹养殖模式,一年养殖一茬,主要产品是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或拟穴青蟹。“脊尾白虾苗种喜欢肥水生长,一般种虾投放前需要对池塘肥水,常采用专业的肥水产品,其中主要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底质较肥的池塘常采用微生态肥水产品。”启东黄海滩涂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兵说。
  
  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合养殖过程中,主要投喂颗粒饲料及冰鲜糠虾。为了使梭子蟹生长更佳,有的养殖户还会投喂冰鲜杂鱼。
  
  养殖会产生大量被残饵和粪便污染的养殖尾水。养殖结束出售水产品后会进行尾水排放,基本集中在当年12月至次年3月。这段时间基本处于冬季,水温较低,外环境中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的微生物数量会较少,自然净化效果低。不经过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接排放至外环境,可能会出现超标的情况。
  
  2021年6月,江苏省发布了《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全省并包含淡水、海水受纳水域及工厂化养殖等水体,部分重点区域的排放要求在全国最严,进一步压实养殖主体尾水治理责任。
  
  “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要求提出后,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没有现成方法可借鉴。已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多适用于工业污水处理。我们发现,与工业污水相比,水产养殖尾水存在以下特点:一是超标现象不严重,超标参数主要为codmn、总氮和总磷;二是排放期排水量巨大,以每亩养殖产量150公斤脊尾白虾和25公斤梭子蟹为例,一般池塘产生的养殖尾水达1000吨;三是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可生化的有机物,容易被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利用,无毒、易降解。”万夕和说。
  
  采样监测数据显示,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合养殖的养殖尾水样品codmn介于15mg/l—25mg/l间,普遍超过一级限值标准值10mg/l,小部分会超过二级限值标准值20mg/l,总磷和总氮超标分别会超过二级限值标准值1.0mg/l和5.0mg/l1—2倍。参考工业企业尾水的排放数据来看,水产养殖尾水超标并不严重,这也意味着养殖尾水治理不能完全参考工业企业尾水的治理方式。
  
  推出“三池两坝+滤食性生物”模式,“以渔净水”达标排放
  
  “养殖尾水的特点提醒我们,水产动物中有不少动物是滤食性生物,如贝类、滤食性鱼类。它们可以滤食水体中的有机颗粒、微藻,这会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无机氮和无机磷又可以被微藻吸收。只要贝类或滤食性鱼类生长了,水体中的相关污染物就会被降解。作为净化工具的贝类、滤食性鱼类同时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水产品,能够产生二次经济效益。但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每年养殖结束出售水产品后,池塘会空塘3—4个月,给尾水治理留出了空间和时间。”万夕和说。
  
  江苏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研究推出了“三池两坝+滤食性生物”的尾水治理模式。
  
  在启东市328国道区域,海水养殖区共3446亩,池塘水面2948亩,32户承包散户在这里实施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合养殖。
  
  这里对小散户池塘养殖尾水实行集中收集处理,以区域内部排间沟以及东方河作为尾水治理区域,设置一、二、三级生态净化区域共360亩,占养殖水面12.2%。“养殖尾水进入一级生态沟渠沉淀,经潜流坝过滤去除其中颗粒较大的悬浮物后,流入二级生态净化池;池中放养大量贝类、鲻梭鱼类等滤食性水生生物,水体中有机物转化为水产品,尾水得到初步净化;再通过溢流坝进入三级生态净化池,配套贝类和水生植物,通过生物转化,水体中残余的氮磷通过微藻吸收再次被贝类滤食,转化为贝类水产品。”启东市近海镇时任副镇长沈春华介绍。
  
  滤食性水生生物选择有讲究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三池两坝+滤食性生物”尾水治理模式,净化池放养的滤食性水生生物,选择是有讲究的,贝类的选择一般是花蛤、红文蛤等。
  
  在南通市如东县的南通宝华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只见一口口虾塘波光粼粼。虾塘附近有一条中心排水渠,这里的水都是虾塘排出的尾水。对虾塘而言,这个排水渠就像废水“回收站”,而对隔壁水塘的滤食性水生生物花蛤而言,像是一个大型“储粮池”。花蛤主要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虾塘中的水富含单胞藻类,且水质适宜花蛤生长,用来养花蛤既能净化水体,又能增加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公司负责人亢勇军说:“这个花蛤养殖池中的水明显比排水渠的清,此前我们试验过,发现实验池排出的尾水指标大幅度下降,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30厘米提高到50多厘米。而且花蛤生长速度很快,今年我们扩大规模,养殖了近800亩花蛤,现在这个尾水就是宝贝,我们可舍不得将它排掉。”
  
  与南通宝华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异曲同工,启东施卫萍家庭农场采用红文蛤、脊尾白虾、梭子蟹三合一混养,用红文蛤作为滤食性水生生物过滤虾塘尾水,实现一水多用,达标排放。“前几年我就在摸索,将文蛤与虾蟹混养,但是文蛤生长周期较长且与虾蟹不一致,效果不好。后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来到这里,开展红文蛤苗种扩繁和绿色养殖技术研究,红文蛤与虾蟹生长周期一致,净水效果很好,每年还能增收十多万元。”看着长势喜人的红文蛤,农场主张卫东喜笑颜开。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