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发展

 
山西太原的绿色发展新乐章
加入时间:2025-06-0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初夏,行走在晋阳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汾河景区,碧波荡漾,水鸟翔集,两岸绿树成荫;西山城郊森林公园,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已变身生态绿肺;城市街头,一个个口袋公园小巧精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提质兴业利民为主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同频共振的特色发展之路,让“锦绣太原城”在绿色发展中焕发出全新活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
  
  生态提质 厚植绿色根基
  
  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独特的地貌赋予这座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让生态保护成为太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太原将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和草原生态质量作为关键任务,多管齐下,让生态底色愈发浓郁。
  
  2024年12月15日,《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明确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74.42平方千米,为太原生态保护勾勒出清晰且坚实的边界。与此同时,作为太原“一泓清水入黄河”52项工程之一,“太原盆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实际建设面积83.33平方千米,完成投资近3.82亿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了太原力量。
  
  在规划引领下,太原持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2024年,太原启动“13152”林草高质量发展行动,完成“三北”工程六期人工造林3.5万亩,国土绿化建设2.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3.5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5%。2025年,太原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3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
  
  植树造林,离不开全社会积极参与。为方便市民参与义务植树,太原依托北山生态园国家级义务植树基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带动3万余人次积极响应。同时,通过构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上线35个捐资项目,累计接受捐资322万元,形成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太原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太原通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实施华北豹保护工程、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合行动等,绘就一幅山清水秀、鸟兽和鸣的美丽画卷。2024年,接办12345热线相关电话315起,救助野生动物38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只。
  
  为保护来之不易的良好生态,太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举措。2024年,对2023年度658个林草监管图斑进行复核,及时查处整改45件违法违规问题,实现自然资源的动态、常态和数字监管。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保护体系,完成60株古树名木保护抢救复壮任务,实现100%保护率和保险全覆盖。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对苗木的检疫和监测,建立防控跟踪服务机制,实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零入侵”。构建森林草原防火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完成258千米防火应急通道建设,为森林草原安全筑牢基础保障。
  
  改革兴业 激活绿色动能
  
  “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我们温室大棚的果蔬一直长势喜人。”娄烦县天池店生态园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生态种植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不仅让荒山变绿了,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在太原,以改革为动力,盘活林草资源、推动林草产业发展,这是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太原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024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市级重点工作。太原围绕“稳、活、融、试”四字方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
  
  “百场带千村”行动是太原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重要举措。在全市森林乡村建设工程的带动下,国有林场积极开展场村合作,与19个村集体共建,为村民提供4970人次就业机会,带动增收633万元。同时,古交市大果榛子产业园、娄烦县天池店生态园等种植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累计帮助近千农户每年增收1万余元。阳曲县、娄烦县36家造林扶贫合作社参与林草生态建设,带动575名林农巩固脱贫成果,2024年发放劳务报酬724万元。
  
  林下经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娄烦县繁盛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实现增绿增收双赢。晋源区蒙山景区通过打造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年增收1300万元。小店区一家养殖企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蜂户”模式发展蜂蜜养殖产业,带动40余人就业,产值110万元。古交市推动林下养殖向特、优方向发展,建成2处养殖基地,养殖林麝560只,年产值1100万元……
  
  目前,太原林药、林蜂、林果、林菜、林苗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遍地开花,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发展利民 共享绿色福祉
  
  “现在家门口就有公园,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心。”家住小店区学府公园附近的李大爷说。在公园建成之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深受周边居民喜爱。
  
  近年来,太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为群众增绿,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让人民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城市绿化方面,太原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建成一批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绿道。2025年计划新建30个口袋公园,未来10年朝着“千园之城”目标迈进。计划到2035年,全市公园总数突破100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5平方米,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在产业发展方面,太原不断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从造林绿化、森林管护到林草加工,再到林下经济发展,每个环节都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此外,太原还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对参与生态保护的群众给予经济补偿,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在娄烦县的一个小村庄,村民老张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乐,随着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老张的农家乐生意红火,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他感慨地说:“以前守着这片山水,不知道能有啥用。现在才知道,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啊!”
  
  站在新起点上,太原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全面落实林长制,继续以提质兴业利民为指引,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写更加绚丽的绿色发展篇章,让“锦绣太原”的绿色名片更加耀眼,让人民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与美好。(邢云鹏)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