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推动二手手机循环利用 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加入时间:2025-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艳红
 
  近年来,随着技术快速迭代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性能和体验需求不断提升,我国手机更换周期显著缩短。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约6亿至7亿部废旧手机。这些二手手机蕴藏巨大的循环经济价值——成色较好的手机经专业检测、数据清除和翻新处理后,可重新进入市场流通;外观破损的手机可通过拆解获取芯片、屏幕、电池等核心部件,用于维修备件;完全报废的手机则通过环保工艺进行贵金属提炼,可高效回收金、银、铂、钯等稀有金属,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和消费国,我国二手手机循环回收利用率并不高。大量二手手机长期闲置或未经规范处置,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推动二手手机循环利用,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大量二手手机“宁愿闲置也不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担忧手机存储数据擦除不干净,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目前,手机存储数据擦除不干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数据擦除操作提示不清晰,二手手机处理前,用户通常会使用“恢复出厂设置”“快速格式化”“一键删除”等手机自带功能擦除数据,但部分手机需叠加多个选项才可擦除全部数据,普通用户难以有效辨识,导致用户删除存在遗漏。二是擦除方式不彻底,目前缺乏手机存储数据擦除的强制性标准规范,即使用户按提示操作,但大部分手机仅采取单次擦除数据存储索引和目录的策略,虽删除了相关文件,但实际上原始数据可通过扫描存储文件系统、重组数据片段等技术手段进行恢复。三是回收渠道不规范,目前二手手机通过手机生产商、经销商、维修商、二手手机交易平台等多个渠道进行回收,缺乏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擦除及验证服务。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为落实相关要求,产业各方积极探索,加快推动安全擦除算法、数据覆盖覆写、擦除效果验证等专用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破解二手手机循环回收的堵点难点问题。
  
  在数据擦除技术规范方面,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标准协会组织制定二手手机回收数据擦除技术要求、二手手机交易平台服务管理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引导二手手机循环回收上下游企业建立多重数据擦除保障体系。标准从多个层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手机层面,要采用文件系统全盘加密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在用户进行“恢复出厂设置”时,通过触发加密密钥销毁机制,确保原始数据不可恢复,从技术层面实现用户数据的彻底擦除。在二手手机交易平台层面,要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清除方案,采用安全有效的数据清除工具,对用户手机存储区域进行多次数据覆盖和填充,确保硬件存储单元的完全覆写。
  
  近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建设了移动终端数据擦除验证平台,大力推动标准化验证工具和技术规范,为行业提供权威的数据清除效果认证服务。数据擦除验证工具采用端侧多层级数据恢复等技术手段,对磁盘扇区、系统分区、数据库等存储空间进行全盘扫描,支持对一些市面上常见品牌手机的数据清除记录、清除功能流程、用户数据残余的全方位评估,全面验证数据清除能力的真实性、有效性。同时,平台可生成供用户自主查询的信息清除认证标识,减轻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从而使其更有意愿参与二手手机循环回收。此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泰尔认证中心制定了二手手机交易平台及用户数据擦除系列认证技术规范,从三个方面对循环回收产品和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展相关认证工作。一是二手手机交易平台,对处理环境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安全审计保障等全流程管理能力进行认证。二是手机数据清除能力,重点认证“恢复出厂设置”的清除功能提示、清除范围告知、数据清除状态等关键指标。三是数据擦除工具,认证其擦除方法、擦除完整性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核心能力。通过上述认证的产品和企业将发放国家认监委官方网站可查的认证证书,有效引导消费者参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行动,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我国二手手机循环利用的前景广阔,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需以‌“政策引领、技术驱动、消费协同、生态共赢”‌为核心路径,多方联动,携手构建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循环回收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作者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