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工业

 
把绿色制造融入企业战略决策
加入时间:2025-06-1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旋律。在近期举行的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众多企业携绿色低碳创新成果亮相,奏响了绿色制造进行曲。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绿色制造不仅能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还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对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绿色制造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制造载体建设效果突出,已培育绿色工厂超5000家、绿色工业园区近40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0余家、绿色产品近3.5万个。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十四五”前3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显著下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高,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限定值达标率均在90%以上。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丰硕,截至2023年底,我国绿色低碳专利有效量24.3万件。

  绿色制造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制造发展的政策,如《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为绿色制造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制度保障,有效促进了工业能效提升、绿色技术突破和绿色消费市场拓展,推动形成了“有标准可依、依标准建设、示范试点带动、建立长效机制”的绿色制造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支撑。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国绿色制造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相关体系尚待完善,部分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缺乏,绿色供应链标准覆盖面有限;核心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关键设备进口依赖度较高;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绿色技术创新主动性较弱;绿色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区域推进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化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

  未来,要多方着力,全面提升绿色制造发展水平。

  构建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依托政府或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制造评价标准和认证体系,对绿色制造评价机构进行严格资质审查。构建涵盖资源节约、能源效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多维度的综合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能够全面反映绿色制造的实际效果。优化财政金融激励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和补贴,重点支持绿色技术研发、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工厂建设,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和绿色债券融资渠道,完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绿色转型的综合成本。

  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攻克能源利用、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行业前沿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跨领域的技术攻关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行业细分领域的绿色标准,促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产业联盟,实现全产业链的绿色协同发展。此外,建立健全绿色服务体系,制定绿色服务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绿色服务的具体内容、流程和要求,提供资源共享、技术咨询、项目对接等多方面的服务,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

  将绿色制造融入企业战略决策核心。建立由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的绿色制造推进机制,确保绿色理念从战略层渗透到运营层。鼓励龙头企业探索将碳足迹、水足迹等环境影响评估融入产品研发全流程,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方位绿色转型。构建系统化的绿色供应链协同体系,优先选择具备绿色资质的供应商,推行绿色物流实践。支持领先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全链条绿色管理模式。此外,鼓励开展绿色制造知识培训,建立绿色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绿色意识和技能,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