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文明

 
呦呦鹿鸣黄河畔 湿地重生万物兴
加入时间:2025-06-1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记者 王迎霞
 
  夏日黄河岸边的湿地上,人与自然正共同谱写着一曲和谐乐章。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黄河宁夏段最重要的生态廊道。如果幸运的话,最近来到此处的游客可以看到5只毛色棕黄、点缀着梅花斑点的麋鹿幼崽。这些麋鹿幼崽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宁夏濒危物种迁地扩繁工作的重要突破,更是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全面复苏的见证。

  从曾经的“伤痕累累”到如今的“麋鹿家园”,这片黄河滩涂湿地的涅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态修复、物种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南方小麋鹿西北诞生

  麋鹿,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被古人称为“四不像”,曾广泛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湿地。

  然而在20世纪初,这一物种受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在中国本土灭绝。1985年,我国从英国重新引入22只麋鹿,40年来数量已超过1.2万只。

  2024年9月,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从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入35头麋鹿。让远道而来的麋鹿落户西北,挑战可想而知。为此,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帮助麋鹿适应新环境。

  记者了解到,当地搭建了200余亩放归适应区,安排专人负责麋鹿的饲喂管理、日常监测和疫病防控等工作。几乎每天,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巡防队员王学先都会带着玉米和豆粕等混合而成的饲料对麋鹿进行投喂。

  由于麋鹿到达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时,其重要食物芦苇等植物已经变黄。为此,保护区每天为麋鹿额外补充约80斤食物。冬季自然水源结冰时,巡防队员会专门给麋鹿准备饮用水。此外,保护区还通过电子设备及人工走访监测麋鹿身体状况、搭建挡风围墙等,确保它们能够适应西北的气候条件。

  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这批麋鹿不仅成功度过了在西北的第一个冬季,更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

  “麋鹿怀孕期为9至10个月,每年3至5月份生产。我们自4月初就密切关注母鹿活动状况。”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辉民介绍说。

  4月23日11时,王学先像往常一样带着饲料前往麋鹿生活区,发现鹿群中少了一头待产母鹿,通过无人机和望远镜搜寻,在距离饲喂点约500米的草丛中看到了温情一幕——一只新生的小麋鹿正躺在母鹿怀里被舔舐。

  《诗经》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只体长约60厘米、体重约7公斤的幼崽,被工作人员取名为“呦呦”。

  “根据监测,截至5月9日,保护区内24头母鹿一共诞下5头小鹿崽。小鹿的诞生,说明麋鹿种群在宁夏的自然繁育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李辉民说。

  生态环境系统修复

  “麋鹿每天吃水草、啃芦苇,让新草长出来,维持了湿地植物的平衡发展,为小鱼、水鸟、昆虫等生物留出生存空间。麋鹿的粪便还能肥沃泥土,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李辉民说。

  如今,麋鹿与青铜峡库区湿地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精妙关系。这不仅关乎单一物种的保护,更关乎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74.93平方公里,是西北地区第二大鸟类栖息地。然而在21世纪初,这里却因人类活动“伤痕累累”。2007年,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成立,开始系统实施生态治理项目。

  “我们对保护区内违法建筑依法进行强制拆除,并采取引水灌溉等措施,恢复湿地5万多亩。”李辉民介绍,与此同时,保护区严厉打击非法偷捕、偷猎、偷牧行为,依法没收并销毁大量偷捕、偷猎工具,为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安全环境。

  2017年以来,随着“绿盾”“退耕还湿”等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青铜峡库区生态修复进入快车道。保护区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资金实施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项目,种植树木10万余株。

  随着12.05万亩耕地实现退耕还湿,230余处人类活动点被清理整治,这片湿地终于获得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元一体的健康生态系统。

  如今的青铜峡库区,野生动物种类从几十种增至29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在每年的候鸟迁徙季节,过境鸟类数量可达数十万只。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蝶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缩影。

  近年来,青铜峡市全面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完成生态效益补偿18.36万亩,湿地生态恢复13.96万亩,将全市30.93万亩湿地全部纳入林长制责任体系。这些努力成功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旅游] 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
[旅游] 走,去桑科草原过“营地慢生活”
[旅游] 四川发布“古蜀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旅游] 我国入境游持续升温
[工业] 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 新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 架起中
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