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持续高温,午间时段有网友在深圳地铁深云站“纳凉区”里看到不少身着工装的工人们安静地或坐或躺在走道两侧。没人驱赶,也没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相关视频发布后,“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安全帽”“深圳地铁好暖”等留言挤满评论区,不少网友为深圳地铁的做法点赞。
为工人主动增设“临时纳凉区”,提供免费饮用水和防暑药品,搬来椅子以便工人能够更好地休息……深圳地铁的这些举措,是城市公共空间敞开怀抱欢迎外来务工者的体现,这种弹性管理思维和细节设置,充分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价值认同,彰显了一座城反哺城市建设者的温度和态度。恰如网友所言“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安全帽”,城市公共空间的这份尊重与包容,比空调本身更让人凉爽畅快。
令人欣喜的是,重庆、成都、南昌、无锡、合肥等多地也在依托地铁站资源提供免费纳凉区——成都全线网423座地铁车站均可纳凉,南昌地铁设置户外工作者驿站,无锡地铁配备书籍、共享雨伞等服务设施为奔忙在外的劳动者送去关怀……
“纳凉区”的设置打开了外来务工者前往城市公共空间的大门,而在物理空间的接纳之外,他们内心深处更期待多元场景下受到平等的对待与足够的尊重。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外来务工人员,让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变得谨小慎微、稍显拘束。让这一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对其贡献的认可和尊重,还需每个人从我做起,在与他们相遇、共处时释放更多善意。
今年4月,山东青岛一名建筑工人乘公交车时怕弄脏座位,便选择坐在地面,驾驶员暖心劝其入座,还拿出了自己的面包和牛奶送给该乘客,一句“没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是最值得骄傲的事”让这位建筑工人感动不已。后来,这位建筑工人在感谢信中写道:“因为你的一句话和你递给我的面包,让我感受到回到家乡的亲切感和温暖,让我相信劳动者最光荣。”无独有偶。不久前,一段北京地铁5号线上某男子频繁辱骂邻座务工大哥的视频流传网络,视频中一名女乘客说出的那句“我愿意跟他挨着”,彰显出看见、包容、接纳不同劳动群体的一种姿态与教养,让人看到了文明社会该有的模样。
愿更多城市能上线这份“清凉”,愿更多关心关爱劳动者的善意在城市公共空间流淌。(李逸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