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科技+生态环境创造更多可能
加入时间:2025-09-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效助力。但是,与当前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相比,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速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快,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时代发展到今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应当搭上现代科技进步的快车。要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思路,依托大模型、物联网、区块链、无人机(船)等现代手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创造更多可能。
  
  生态环境保护依靠科技赋能是现实治理的紧迫需要。时至今日,生态环境保护面对的不少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仅靠传统方式方法已难以为继,治理的边际效应在快速递减。只有紧紧依靠现代科技,才能在污染防治中占据主动。比如,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借助先进卫星反演技术、相控阵雷达监测、高精度的组分分析、超级环境模拟,以及基于历史数据的跨学科技术深度建模等,能够进一步探求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持续深化对污染作用机理的认知,为事半功倍治理大气污染寻求新路径新方法。
  
  科技是伴随着需求前进的,同时,又推动需求向前发展。当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应当紧紧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求去推进,比如,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迎战大气、土壤、水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拦路虎”。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迈向深入。
  
  当前的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要加速前进,就必须着力做好“科技+生态环境”工作。一要引导更多科技研究资源进入生态环境领域,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赋能加力。二要扩大生态环境科技市场,让科技产品广泛应用、充分使用,运用经济杠杆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进步。三要激发生态环境系统科研院所的活力和创造力,发挥其更懂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在应用型科学研究上下大功夫,产出更多适用好用管用的科技成果。
  
  生态环境科技是动态发展中的事业,要保持长久的热情和激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满足于一时一域的进步,或者某一方面的突破,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坚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接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支撑生态环境保护攻坚克难。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扬弃、推陈出新,让现代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协调共进。
  
  要搭建先进科技产品技术快捷交流与交易的平台。可以对一些现有的类似功能的平台进行改造,也可以对相关平台进行整合,使其功能更强大更好用。还可从需求出发,新开发细分领域和垂直系统的平台,为生态环境科研提供资源高效对接的渠道。要让需求方和供应方能够及时有效对接,为科技研究提供目标靶向,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先进科研成果流动起来,在实践运用中转化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魏新军)
  
  
[旅游] 千年古城如何打造文旅新地标
[工业] 广州增城优化环评分类管理 降低
[工业] 氢能产业逐渐走到深水区 北京以
[旅游] 深度慢游重构旅行意义与价值
[工业]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突击转移危废
[工业] 首钢园成为服贸会永久会址 园区
[农业] 盐渍化土地综合利用路在何方
[农业] 行进中国|梨乡“金果”链出甜蜜
西藏那曲:湖光山色引客来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色“含金量
老城古建焕新颜,北京历史文化地
探访宁夏利通区清水沟
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新农人”飞
丢个旧沙发旧书柜 怎么比买新的
福建小城循环经济闯出产业新路
如何破解大件旧物扔比买难困局
月饼盒有两个生产日期 旧盒装新
开辟工业节水增效新路径,ai能
向着美丽中国不断迈进
部长点赞的城市会客厅 如何从生态痛点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花园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