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长点赞的城市会客厅 如何从生态痛点蝶变为城市亮点 |
加入时间:2025-09-19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北京朝阳区的亮马河,过去水质是劣ⅴ类,经过综合治理,已经成为风景优美的‘城市会客厅’,每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成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赞”北京亮马河。
从污染洼地到生态高地,从“无人问津”到“打卡胜地”,从污染河道到亲水走廊。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市民共享生态红利,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亮马河“靓”起来了
黄润秋点赞的北京亮马河,现如今已经不再只是一条河,而是一个城市的超级大ip。
谁又能想到,昔日的亮马河,淤泥沉积、污染严重、私搭乱建、设施锈蚀……曾有附近酒店经理吐槽:“酒店临河而建,本是卖点,但只能背河经营。”
2019年起,朝阳区启动新一轮亮马河综合整治,实施系统性六大工程,包括河流整治、慢行连通、桥梁改造、景观亮化、河湖贯通、旅游通航,实现了“水网、绿网、路网”“三网融合”。
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昊告诉记者:“通过治理,亮马河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河道水质从治理前的ⅳ类,提升并常年稳定维持在ⅲ类以上水平。生态用水保障率和自然岸线率自2021年以来均达到100%。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2021年—2023年累计监测到鱼类物种达27种,曾消失的土著野生鱼类重现河道。”
现在,河边漫步、桥上观景、河中划桨……亮马河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和京外游客休闲娱乐的潮流打卡地。有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节假期期间,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3天累计共接待游客88万余人(次);2025年第一季度,朝阳区每天近14万人(次)游客前往亮马河及相关区域。
亮马河生态环境改善对当地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两年,亮马河周边总客流量增长近14%,重点商业项目销售额增幅超40%,商业活跃度增幅超32%;亮马河流域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汇集近400家品牌,地区商户年营业收入近30亿元。
从“城市伤疤”到“城市会客厅”
记者梳理发现,像亮马河一样,类似的“生态逆袭”在全国不断上演,多地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精准化环境修复,让昔日“生态痛点”蝶变为“城市亮点”。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湾,在2022年“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也曾被黄润秋点名表扬过。曾经,灵山湾只是一片被遗弃的滩涂,满目疮痍。当地通过实施“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六大整治行动,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并成为首批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当地更通过打造亲海空间和景点提升游客体验,将30公里的海岸线变成市民临海亲海的“城市会客厅”。
茅洲河是深圳的母亲河,也曾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被称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2015年底以来,深圳以空前力度推进茅洲河流域污染整治,茅洲河逐步实现了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再到美丽河湖的蜕变,如今不仅蝶变为“城市会客厅”,还成为赛艇等水上运动的优良赛场。
作为距离广州塔仅3公里的全国超大城市中央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的蜕变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10余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河道淤塞的万亩果园荒地,经过持续生态修复,海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爆发式增长。现在,这片湿地已成为广州2000多万居民共享的“城市会客厅”,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成为城市生态品质提升的“活名片”。
多维价值展现,“城市会客厅”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如果说生态是“城市会客厅”的“底色”,那么,这些“城市会客厅”正发挥出远超美观的多元价值。记者发现,各地建成的“城市会客厅”已从单纯的生态空间升级为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经济带动、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载体,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儿童在草坪上嬉戏、老人在步道上健身、市民在湖边露营……“城市会客厅”已成为满足群众休闲需求的“公共乐园”。
在海南省海口市,近年来,海口湾通过建设畅通工程,扩大生态驳岸与滨水湿地,打造优质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天空之山”驿站等优质亲海空间越来越多,吸引人们前来“打卡”。“我们每天在线上有400个预约号,目前的客流量在1000至1500人次/日,客流高峰期一般是在每天的下午及傍晚时分。”热门打卡点云洞图书馆负责人介绍。
推动经济发展,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绿色升级”。在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湖经过30多年的治理改善,昔日污染区变身国际会客厅。厦门也依托筼筜湖片区优美的山水资源,着力做好“生态+”文章,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筼筜湖片区为核心,吸引一流投资,一批世界500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在这里设立区域总部,知名高科技企业和企业总部纷纷落户筼筜湖片区,带动了周边10平方公里的土地价值的显著提升。
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独特窗口。湿地为盐城市搭建了面向世界的文化交流桥梁。通过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盐城已经连续四年成功举办黄(渤)海滨海湿地国际研讨会,并在2023年推动升格为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国际合作中,湿地已成为盐城向世界传递“绿色发展”“合作共赢”文化理念的媒介。
“城市会客厅”不仅重塑着城市空间格局,更重新定义着城市与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化,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城市价值提升将更加明显。这些“城市会客厅”,也将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市民生活的“幸福地”、对外交流的“连心桥”。(记者 史小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