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工业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突击转移危废被曝光
未督先改不能仅满足于应付检查
加入时间:2025-09-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调查发现,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华公司”)被举报非法掩埋大量工业危险废物,上级部门责令其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未督先改”,该企业却突击将大量已偷埋的危险废物挖出并易地填埋,涉及数量上万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这一行为不仅暴露出兴华公司生态环境意识的严重缺失,更凸显出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的极端淡薄。
  
  事件最令人痛心的是,兴华公司本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兴华公司依托大柴旦的盐湖卤水资源,主要生产氯化锂和硼酸,每年产生大量危废,这些危险废物本应按规定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处置。但为了节省费用,兴华公司从建成投产至2023年,采取在厂区附近简单填埋的方式,擅自违法处理了大量危废。当地监管部门发现兴华公司的问题后,要求其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对问题全面整改。但企业负责人却选择了最不可取的方式——对危险废物突击易地填埋。这种“表面整改”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原有污染问题,反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兴华公司新的危险废物填埋点距离柴达木盆地北缘重要的生态屏障——大柴旦湖直线仅数公里。大量非法填埋的危险废物极易扩大地下水污染,给大柴旦湖埋下生态隐患。
  
  “未督先改”本意是鼓励地方和企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来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不仅注重发现具体问题,更强调通过督察一个案例,推动一类问题的整改。各地通过举一反三,排查同类问题,从而实现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
  
  对企业而言,“未督先改”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提升机会。通过主动排查和环境治理,企业不仅能够避免因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更能够推动自身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在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环境表现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整改,既能避免问题曝光后带来的股价波动、企业形象受损等负面影响,又能为企业赢得绿色发展先机,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然而,遗憾的是,兴华公司并未珍视这次宝贵机会,而是选择用虚假整改的方式应付检查。纸是包不住火的,虚假整改问题最终还是被曝光出来。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试图掩盖环境违法行为的做法都是徒劳的。这次兴华公司的案件再次证明,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弄虚作假,不仅无法蒙混过关,反而会让自己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声誉损失。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的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已经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任何企图通过“表面整改”“虚假整改”蒙混过关的行为,最终都会自食其果。各地企业要充分认清形势,以兴华公司此次曝光为镜鉴,彻底摒弃侥幸心理,真正把握“未督先改”的宝贵机会,全面排查环境风险,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与此同时,地方监管部门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一过就放松要求。要对“未督先改”的企业做好“回头看”检查工作,对于此前企业存在的问题要一盯到底,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督先改”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成为敦促企业主动履行环保责任的契机,而不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各地要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出真招、实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长期存在的各种环境污染隐患,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记者 李莹)
  
  
[旅游] 千年古城如何打造文旅新地标
[工业] 广州增城优化环评分类管理 降低
[工业] 氢能产业逐渐走到深水区 北京以
[旅游] 深度慢游重构旅行意义与价值
[工业]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突击转移危废
[工业] 首钢园成为服贸会永久会址 园区
[农业] 盐渍化土地综合利用路在何方
[农业] 行进中国|梨乡“金果”链出甜蜜
西藏那曲:湖光山色引客来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色“含金量
老城古建焕新颜,北京历史文化地
探访宁夏利通区清水沟
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新农人”飞
丢个旧沙发旧书柜 怎么比买新的
福建小城循环经济闯出产业新路
如何破解大件旧物扔比买难困局
月饼盒有两个生产日期 旧盒装新
开辟工业节水增效新路径,ai能
向着美丽中国不断迈进
部长点赞的城市会客厅 如何从生态痛点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花园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