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增城优化环评分类管理 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
加入时间:2025-09-21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为深入推动环评管理“放得活”“管得住”,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积极贯彻落实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政策,自今年3月以来,已为1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出具免于办理环评手续的复函,覆盖家具制造、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个试点行业,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约前期手续时间至少两个月,节省成本约270万元,涉及总投资5258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服务做“加法”,主动靠前排忧解难
自试点实施以来,增城分局联合各镇街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针对政策解读难点和企业分散分布痛点,构建“入企解读、线上答疑”融合宣传模式,通过细则解读、案例分析,精准传递试点政策内容与申报要点,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均能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试点启动初期,增城分局迅速开展政策落点研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申报流程,明确试点“申报—评估—审核”全流程工作规范,推动环评审批服务“向前移”,实现“即申请即评估”,最大限度减少各环节时间损耗。针对申报信息专业性强、数据项繁杂的情况,提供“一对一”专属指导服务,逐项讲解环保措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等要点填报要求,助力企业实现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
审批做“减法”,精准释放改革红利
在试点实施后,符合要求的企业只需要提交申请函和相关建设项目证件,即可替代原来的环评文件报批及竣工验收等手续,企业在开工建设前完成排污许可手续就可以实现“准入即准营”。这些措施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成本,更显著压缩了项目启动时间。
增城分局组建了排污许可证办理指导小组,针对已取得环评豁免的企业,提供定期提醒、实操指导的服务,加快排污许可证办理进度,确保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
截至今年8月,获得免办环评批复的19家企业均已落地投产,从申请到落地,花费时间仅7个工作日。“免于办理环评政策不仅为我们大幅节约了审批时间,还有效节省了环评报告编制费用,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一位建筑材料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监管做“融合”,绿色转型稳步推进
近年来,增城分局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自觉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2024年,制定了《增城区生态环境领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任务的十条措施》,从优化环境准入、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柔性执法、深入帮扶企业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此次改革试点落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城分局工作人员介绍,分局在项目引入、日常监管、帮扶整改各阶段探索走出生态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项目落地“加速度”与生态保护“双提升”筑牢坚实基础。
在项目引入阶段,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协助企业获取精确管控要求。在项目引进前,牵头会同招商、规划部门深入论证拟引进项目与管控单元的相符性,全力做好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审批效率,让项目“落对地方”。
在日常监管阶段,探索“向科技要效率、以数字促精准”,统筹推进“综合查一次”,实施入企检查审批和“亮码”行动。运用无人机、车载走航监测设备等科技手段,精准发现异常线索,依托污染源监管平台将相关问题线上交办,企业收到预警后按时按要求整改即可避免因违规排放面临的行政处罚。
在帮扶整改阶段,针对企业“不会改、改不起、不敢改”的现实困境,打出“政策解读+技术帮扶”组合拳。用足用好“原辅材料vocs含量低于10%豁免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及“工业涂装和印刷行业全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豁免纳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两项政策,降低治污成本、减轻企业监管负担。通过政策宣讲会、入企辅导、线上指导等方式,为企业解读政策细则,帮助企业算清“经济账”与“环境账”。针对企业在原辅料替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环保专家服务团”上门服务及线上辅导,累计解决技术难题486项。截至目前,已有178家企业完成vocs原辅料难题源头替代或自证无需替代申报工作。
下一步,增城分局将持续推进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管理,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让“绿色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记者郑秀亮 通讯员穗环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