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千年古城如何打造文旅新地标
——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调查
加入时间:2025-09-22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河北省邯郸市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文化积淀;邯郸还是一座重工业城市,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老钢铁、煤炭基地之一。重工业与文化底蕴相互激荡,这样一座城市发展文旅产业,有何独特之处?
  
  河北省邯郸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誉为“成语之都、太极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文旅融合,不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
  
  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文旅市场,邯郸该如何用好自身深厚文化底蕴,让城市品牌历久弥新?邯郸将文旅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持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提档升级。2024年,邯郸市接待游客约1.03亿人次,同比增长20.9%。
  
  塑造差异化优势
  
  邯郸文旅能够出圈,是从补齐短板开始的。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春红坦言:“邯郸文旅存在着产品与服务同质化、深度挖掘与创意设计不足、服务质量稳定性不够、旅游旺季交通拥堵等问题。”对此,邯郸顺应消费者需求,在直面问题中解决问题。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2024年底,邯郸市印发文旅服务质量提升集中行动工作方案、邯郸文旅50条暖心服务措施,系统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水平和服务质量,着力解决旅游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从点上发力到系统提升再到建设全国著名旅游城市的步伐。
  
  “第一次来到邯郸,‘智慧公交+文旅’融合的感觉非常友好。”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王佳鑫在公交站虚拟电子站牌前,用手机扫码便获取到了前往丛台公园的线路规划、公交到站时间及预计等候时长等信息。
  
  在邯郸公交集团信息中心大屏上,实时更新的数据不断地跳动着,全市公交运营状况一览无余。该中心主任胡楠介绍,各交通枢纽、站台、重点景区分布着许多高清摄像头,这些终端将车辆位置、路况信息、客流情况画面等传输给公交大数据“驾驶舱”。每天“驾驶舱”将收集的约2250万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调度人员据此调整发车间隔和行驶路线,确保车辆准时到达率,提高运营效率。
  
  针对停车难问题,邯郸利用边角闲置地块建设停车位方便游客使用;协调推动核心景区、繁华商圈周边单位停车场在节假日有序向社会车辆开放。游客通过“邯郸智慧停车”小程序,就能实时查看目的地附近的公共泊位、经营性停车场。
  
  邯郸还持续加大对假日期间出租车拒载、加价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实现“一部手机游邯郸”平台信息共享,上线智能停车功能;分类有序开展从业人员文明待客培训。
  
  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还要做优做精,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驼铃悠扬的丝路传奇、栩栩如生的“小兵马俑”……位于邯郸磁县的北朝考古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邯郸擦亮‘成语之都、太极之乡’名片,打造战国文化旅游区、红色生态旅游区和北朝文化旅游带、太极文化旅游带、运河文化旅游带,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朱福坤说,当地围绕“成语之都、太极之乡”文旅ip,设计吉祥物、微信表情包等视觉符号,聚焦“邯宝坊”文旅购物品牌等,做强产品服务支撑,培育特色品牌文化。
  
  成语是邯郸的特色名片,胡服骑射、完璧归赵、毛遂自荐……有超过1500个成语与邯郸有关。漫步在邯郸主城区的成语一条街,108个成语跨街灯箱与路边店铺的霓虹灯招牌交相辉映,既融入本地特色,又与成语文化呼应,引得众多游客前来消费。
  
  “店里的热销品是成语系列冰箱贴,日均销售100多件。”“成语之都”文创店负责人戎誉介绍,去年10月开业以来,店里接待游客4.6万人次,总收入60多万元。
  
  依托独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邯郸在塑造文旅产业差异化优势上多方发力。例如,借助太行山区红色文化和女娲文化资源,在武安市、涉县打造“山水康养+文化疗愈”复合型康养目的地;聚焦“建安风骨+石窟艺术+建筑考古”文化内核,在临漳县、峰峰矿区、磁县建设北朝文化旅游带;依托运河资源,在大名县、魏县、馆陶县打造千年运河活态博物馆等。
  
  邯郸还搜集整理本地名小吃140种、名菜100道,集册推广。推出以本土文化为主题的“邯郸名宴”,推动成语、太极文化与住宿餐饮行业融合。“舒适住宿、美味餐饮与惬意逛街令人愉悦,这次来邯郸我对这里有了全新认识。”来自北京的游客周杰婷说。
  
  技术赋能是提升文旅业服务质量、重塑游客体验的重要途径。邯郸推动文旅与数字技术融合,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整合票务、导览、营销等服务,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数字化。
  
  在位于邯山区南部的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众多游客化身探险家,跟随数字导览员穿越“赵都迁徙”“逶迤王城”等场景,在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战国文明。“沉睡千年的文物可以开口说话,历史场景可触可感。”游客赵丙升一边试戴mr眼镜一边说。
  
  “我们以科技为桥梁,构建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消费场景,让游客在沉浸式互动中建立与历史的连接。”邯郸市文体旅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李治坤说。
  
  “请看这里,这是石窟的三维全息影像。您可以通过手势操作放大细节,观察雕刻的精妙之处。”随着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讲解员的演示,屏幕上的石窟壁画细节放大,色彩和线条栩栩如生。多年来,该中心对散落海外的百余件佛造像开展数据收集,借助数字修复、3d数字打印等技术进行复原,帮助石窟艺术珍品实现数字回归。随着“云上响堂”平台的建立,游客足不出户即可在云端游览响堂山石窟。
  
  “我们坚持以‘文化赋能、场景创新、体验升级’为导向,打造文化演艺和研学产品、建设文化街区和特色景区,将普通生活场景、产业资源、数字内容等转化为文旅吸引力。”李春红说。
  
  传承与开发并重
  
  夜幕降临,走在柔光灯笼罩下的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脚下石板路古朴,眼前青砖灰瓦凝重,古赵建筑神韵尽显。“邯郸道文创店有新意,网红打卡点有特色,整个街区流淌着时尚感和文化厚重感。”来自河南安阳的游客宋晓彤说。
  
  今年1月,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截至6月底,这条2公里多长的街区迎来游客1400余万人次。“邯郸道被定位为文旅与民生融合的枢纽,回车巷、学步桥等21处景点整合为统一景区,大型跨街观光天桥连接南北两区,解决了景点之间缺乏联动性、游客体验不佳等问题。”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震介绍,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后,邯郸道推出成语主题实景演出,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典故转化为沉浸式体验。
  
  邯郸道的开街,是邯郸对文旅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成果。坐拥璀璨的赵文化、磁山文化,邯郸既没有让宝藏资源沉睡,也没有破坏性开发,而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秉持“规划先行、科学保护、活化利用、融合发展”理念,探索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邯郸先后出台关于推动成语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邯郸市成语旅游总体策划方案等;编制实施邯郸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系列专项规划,并针对名城街区、古村古镇等遗产资源特点,制定差异化保护与发展策略;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性修缮和综合整治,坚持“微改造、修旧如旧”,保留原有肌理与特色,同时引导发展文化创意、特色餐饮、非遗体验、精品民宿等相融业态。
  
  晨光漫过王金庄的山脊,石堰梯田缠绕山间;农家乐飘出小米粥香,观景台处快门声此起彼伏……千年梯田正以活态遗产的姿态,讲述着古老农耕文化与文旅融合的故事。
  
  位于邯郸涉县的王金庄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梯田农遗系统得到有效维护,石屋村落风貌完整,花椒产业与特色民宿、摄影写生基地协同发展。“近年来,我们深度挖掘旱作梯田文化、石头建筑文化等特色资源潜力,发展梯田休闲观光、传统农耕研学、特色民宿经济。”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郭磊说。
  
  对于革命老区的保护利用,邯郸也十分用心。当地重点保护修复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旧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遗址,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深化史料研究与价值阐释,运用数字化、场景化技术提升展陈水平。“我们精心设计‘重走太行抗战路’等主题线路,开发红色教育、研学旅行产品及特色文创,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助力老区振兴。”朱福坤说,129师司令部片区已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带动了赤岸村及周边发展。
  
  针对赵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红色文化等核心资源,邯郸还深化相关学术研究、价值阐释与创意转化,赋予其时代新意,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服务当代需求,鼓励以保护为前提的创新性利用,增强公众参与感、获得感,实现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播文化。
  
  走绿色生态之路
  
  清澈的水源、清新的空气、碧绿的山川,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没有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可持续的文旅融合。
  
  邯郸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邯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生态环境承受了巨大压力。为此,邯郸坚持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发展并重,走出了一条从资源依赖到文旅赋能的道路。
  
  青山滴翠,碧水泛波,花田铺“金”。在过去以挖煤为主要营生的邯郸复兴区东高河村,满载游客的小火车在花田中徐徐穿行,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尽情享受乡村美景。
  
  随着村里文旅产业的发展,50多岁的村民岳素芳在家门口当上了花田小火车司机。“最多一天,我满载着游客跑过41趟。”岳素芳说。由黑变绿,由吃“挖煤饭”到吃“文旅饭”,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修复,荒山披绿装,矿山变景区。太行山余脉的紫山,距邯郸市中心仅15公里。20世纪80年代起,因矿产丰富,核心区内先后出现40余家煤矿。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邯郸打响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攻坚战。“我们先后清除小煤矿、煤场、石料厂200余家,对紫山约6000亩受损山体进行治理修复。”邯郸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涌介绍。
  
  除了修复山体,邯郸还巧引周边流域河水,为紫山重披绿衣。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累计植树80多万株,增绿6500多亩,森林覆盖率由16%提升至96%。如今的紫山已变身为生态公园,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当地百姓吃上了“风景饭”。
  
  在邯郸,类似的生态转型案例比比皆是。全国百强矿河北省磁县申家庄煤矿整体退出煤炭产能,依托红色老区资源,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峰峰矿区将矿区生态修复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相结合,建成响堂山森林公园和占地600余亩的清泉公园;邯郸肥乡区对废弃砖瓦窑进行修复,打造出拥有六桥十景的凤湖湿地。
  
  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协同,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领略历史文化之美和自然风光之秀,邯郸的文旅产品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度假、研学、教育、社交、旅居、康养等复合功能转变。通过构建“西部生态疗愈,东部文化康养”的产业发展格局,西部太行山区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重点推进武安市京娘湖康养小镇、古武当山景区康养中心等康复疗养、休闲养生项目;东部平原地区依托特色产业基础,推进邱县西临河漫画村康养小镇、馆陶县彭艾小镇等建设。
  
  位于太行山麓的武安市长寿村海拔1100米,是天然康养胜地。村里大大小小民宿加起来有几十家,暑期高峰一房难求。游客们或漫步林间呼吸新鲜空气,或在民宿庭院品茗闲谈,享受自然美景和康养度假服务。在长寿村经营民宿的万杰笑着说:“新鲜空气是我们这里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持续优化景区服务,特别是适老化设施,深度挖掘‘康养+文旅’融合潜力,统筹推进康养和研学等重点项目,让更多游客享受到生态转型的成果。”武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高飞说。(记者 王胜强)
  
  
[旅游] 千年古城如何打造文旅新地标
[工业] 广州增城优化环评分类管理 降低
[工业] 氢能产业逐渐走到深水区 北京以
[旅游] 深度慢游重构旅行意义与价值
[工业]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突击转移危废
[工业] 首钢园成为服贸会永久会址 园区
[农业] 盐渍化土地综合利用路在何方
[农业] 行进中国|梨乡“金果”链出甜蜜
西藏那曲:湖光山色引客来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色“含金量
老城古建焕新颜,北京历史文化地
探访宁夏利通区清水沟
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新农人”飞
丢个旧沙发旧书柜 怎么比买新的
福建小城循环经济闯出产业新路
如何破解大件旧物扔比买难困局
月饼盒有两个生产日期 旧盒装新
开辟工业节水增效新路径,ai能
向着美丽中国不断迈进
部长点赞的城市会客厅 如何从生态痛点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花园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