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北京建设花园城市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入时间:2024-05-2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随着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湿地修复等工作不断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全市建成5类79处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的20%。随着生态空间不断扩展,北京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其中鸟类519种,位居g20国家首都第二位,还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088种。
  
  首都北京正在向“生物多样性之都”迈进。
  
  《北京市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提出,要建设保育小区、生态保育核、留野区等形式的自然带,逐步恢复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为了推动保育小区建设的标准化,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与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共同启动了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示范点建设项目,并共同编制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
  
  在海淀区锦绣家园示范区内,有铺满干草的“刺猬屋”、绿地中错落放置的“蚯蚓塔”、树上悬挂的人工鸟巢……在北京一○一中学、中关村森林公园和中关村众享荟等全区14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示范点,都设置了类似设施。据实地调查和红外摄影相机拍摄显示,目前刺猬在巢中安家,鸳鸯等鸟类已经入住人工鸟巢,已有野鸭在漂浮生态岛产卵孵化,动物饮水点也成为红胁蓝尾鸲、燕雀等鸟类聚集的场所。示范点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森林是京华大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孕育者。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森林健康经营等生态工程的开展使全市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07%,形成稳定的生态屏障。经过10年努力,两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全面完成,共造林绿化219万亩,使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4.85%提升到31.4%,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网络。
  
  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先后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350处、小微湿地718处,设置人工鸟巢7009个,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75万余株,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迁徙通道得到极大改善。全市道路干线、河流水系等生态廊道也通过加宽加厚,有效降低生境碎片化程度。森林成海、树木成材,北京每年实施山区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遵循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林水相依的发展理念,形成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10余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夯实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
  
  目前,北京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分布相对广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市九成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继发布《北京鸟类志》《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4年版)》《北京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名录式保护管理。褐马鸡、黑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外种群数量不断上升。画眉、栗鸢、白枕鹤以及叉唇无喙兰、尖帽草等北京新记录野生动植物在各类自然保护地不断涌现。百花山葡萄、北京水毛茛、大花杓兰、黄檗、软枣猕猴桃等珍贵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专门机构保护繁育麋鹿,从38头扩繁到3000多头,在全国各地建立迁地保护种群40处。
  
  北京还开展了全国首次区域性古树名木全覆盖体检,形成“一树一档”管理模式,通过探索古树主题公园、保护小区、古树街巷、古树社区、古树村庄等保护新模式,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自2020年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持续开展“绿剑”“清风”“春雷”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行动,对涉林涉绿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全市持续开展有害生物防控监测,目前已建立陆生疫源疫病监测站90个,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主动预警。全市林业有害生物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共布设国家、市级、区级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近6000个,监测美国白蛾、春尺蠖等50余种林业有害生物。
  
  首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越发健全,目前已建设园林绿化生态监测站17处,实现了森林、湿地、绿地等典型区域全要素监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全市还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布设固定样点样线,安装红外相机、视频传感器等设备,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地内生物多样性“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新时期,北京将以建设花园城市为契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提出,要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逐步恢复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全市将在城市公园绿地、郊野公园、平原生态林、湿地等区域,充分结合自然生态条件,优化植物配置,建设保育小区、生态保育核、留野区等形式的自然带,并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提升首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记者黄山 通讯员马蕴)

  
  

[林业] 连云港构建多维立体的候鸟保护体
[工业] 山西长治创新分布式光伏并网模式
[林业] 新疆阿克苏发展沙产业实现绿富同
[林业] 新疆启动今年塔河胡杨林生态环境
[旅游] 持续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工业] 改造升级拓展煤电能力圈
[旅游] 青海海东乐都区:梨花绽放美丽经
[工业] 拥抱ai技术 推动钢铁行业绿色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深入推动现制饮品业塑料污染治理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智能服务平台上
新规施行后你的快递将有哪些变化
家电以旧换新 不到8个月购买量
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
从办公楼宇到老旧小区 上海稳步推进城
完整社区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困在手机里的老人还需亲情解困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