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发展

 
内蒙古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几字弯”的美丽蝶变
加入时间:2023-09-19  来源:新华网  
 
  奔流不息的黄河流入内蒙古自治区时,勾勒出壮美的“几字弯”。黄河内蒙古段全长843.5公里,约占黄河总长度的六分之一。长期以来,内蒙古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流域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绿进沙退,筑牢阻沙入黄“闸门”
  
  黄河内蒙古段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治黄必先治沙。
  
  初秋,黄河流经的鄂尔多斯高原依然绿意盎然。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黄河支流西柳沟,记者看到岸边坡上乔灌木长势正旺,一道道沙障将沙丘牢牢锁住。“以前这里到处是流动沙丘,经常盖住河道。”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水利局局长张永平说。
  
  生态向好的西柳沟是黄河“几字弯”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意为山洪沟)之一。十大孔兑均为黄河一级支流。从空中看,十大孔兑如十条利箭,由南向北穿透丘陵、沙漠、平原,直通入黄。20世纪50年代以来,十大孔兑携带的泥沙曾8次堵塞黄河,约十分之一的黄河泥沙来源于此,是黄河内蒙古段“地上悬河”的直接制造者之一。
  
  为协调好水沙关系,鄂尔多斯市开展十大孔兑全流域综合治理,对十大孔兑一条一条“开方治病”。张永平说,实践中,当地总结出“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等综合治理模式。截至2022年,十大孔兑年平均入黄泥沙量从2700万吨降低至1800万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大孔兑治理,是内蒙古在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内蒙古黄河流域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443万亩,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降低。前不久,内蒙古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着力解决区域内沙患、水患、盐渍化、农田防护林、草原超载过牧、河湖湿地保护六大生态问题,全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以水为笔,绘就系统治理生态画卷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我国北方的生态安全。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流域“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显著提升。
  
  黄河治理,根在流域。过去,黄河一级支流大黑河周边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实施大黑河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河道空间活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内蒙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一河一策”净化黄河“毛细血管”,完成流域内503条河流、67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现黄河流域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眼下,乌梁素海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飞鸟翔集。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生态好坏直接关系到黄河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2018年以来,内蒙古坚持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治理。
  
  2019年以来,内蒙古累计向流域内的乌梁素海、岱海、泊江海等重点湖泊补水27.86亿立方米,有力促进了重要湖泊和区域生态改善。此外,内蒙古自2022年以来,完成3061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沿黄3公里范围内350个村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经过治理,内蒙古黄河流域35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为发展添动能
  
  内蒙古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区平均水平的40%,供水矛盾突出成为制约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内蒙古着力提高节水标准,号召“一二三产、城市乡村要全面节水,一点一滴也不能浪费”。
  
  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万亩高标准示范农田,智慧滴灌系统正将水肥一滴滴精准送至作物根部。“通过定时定量精准灌溉,玉米作物产量由1800斤提高到2000斤,亩均用水却仅为200立方米,较普通滴灌节水150立方米。”白泥井镇镇长马良说,该项目设置了井、黄双灌两套管道,在最大程度保障灌溉用水的基础上,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白泥井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回升1.3米。”
  
  近年来,内蒙古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内蒙古黄河流域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79%。
  
  内蒙古还结合区域生态和产业布局,探索将矿井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与地表水、地下水等统筹调配,为生态建设和地区发展“解渴”。产煤大县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率先行动,将每年近6000万立方米矿井疏干水统一收集、综合利用,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于长洪、恩浩、于嘉、李云平)
  
  
[工业] 北京新疆实现两地错峰绿电交易
[工业] 青岛探索“点单”执法帮扶新路径
[工业] 四平“十六条”举措规范涉企检查
[林业] 多举措防全天候守 各方全力以赴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新疆阿克苏:生态+旅游让绿水青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自贡市委书记邹自景:加大秸秆禁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