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修复潮河生态 保护家乡环境
加入时间:2024-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治理好了,还得保持。一年、两年不算好,长期保持下来才算好”
  
  夕阳洒在水面上,闪着粼粼波光,潮河缓缓流淌,河中央的小洲上,一只苍鹭正伸展翅膀。河岸边,河北省滦平县虎什哈镇西营坊村党总支书记李树民(见上图,杨泽英摄)正从东往西溜达。
  
  “也不能说是巡护,反正有空就来瞅瞅有没有垃圾、春天种的树长得咋样了、黑鹳来没来……”李树民一边说,一边伸手指向不远处的山崖,“黑鹳的巢就在那个石头缝里,等小鸟大一点儿,它们就飞到河边来觅食。”
  
  潮河西营坊村段长约5公里。每天到河边来走走,是李树民的习惯。2015年1月,李树民担任西营坊村党总支书记后,就动员全村治理潮河环境。当时的潮河西营坊村段,河面仅剩几米宽,干涸的河滩被村民开垦出300多亩地,种上了庄稼,还有人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我小时候,河水特别清,走在河边就能看见水里的鱼。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后来河水被污染,我心里一直不舒服。”李树民说,开展河道环境整治前,他先寻求相关部门帮助,找了县水务局,根据他们的建议在村里张贴了关于禁止在河道内开荒种田的公告。
  
  几天后,退田还河正式开始。村里的300多亩河滩地,涉及33户。一开始,一些村民不情愿。李树民从自己家开始,退出河滩种植,一些党员、村干部紧随其后。大家分头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保护河流环境的重要性,回想水好鱼肥的当年、展望岸绿景美的将来。经过反复做工作,300多亩河滩地全部退出种植,将空间还给河道。
  
  退田还河完成后,李树民筹措了6万元资金,请来挖掘机,清运了常年堆积在河道里的大量垃圾,并拓宽河道。当年夏季,宽阔的河面回来了。秋冬之际,几百只赤麻鸭来到这里,一直到第二年开春。2016年3月,李树民发现,几只天鹅在潮河边觅食、栖息,20多天后才飞向北方。
  
  潮河生态逐渐好转,电鱼现象却一时无法杜绝,李树民花了大量精力劝阻电鱼的村民。“我都上家里说去,劝他们别电鱼了,他们有的听,有的不听,还有的差点儿跟我动手。”李树民说,既然下决心保护潮河,就要敢于动真碰硬。好在,保护措施逐渐推进,生态好转带动了保护意识提升,“有的人一瞅现在河边环境确实弄得不错,就会自觉维护。”
  
  “治理好了,还得保持。一年、两年不算好,长期保持下来才算好。”李树民说。潮河环境治理后,遇到外村人来偷倒垃圾的,村民会主动劝阻;劝阻不了的,就给李树民打电话,让他来处理。几年下来,在潮河西营坊村段,破坏河流环境的行为几乎见不到了。
  
  白鹭、苍鹭、灰鹤……一年又一年,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到西营坊村,在潮河边觅食,在附近筑巢。去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出现在西营坊村的潮河边,把巢筑在附近山头上。
  
  由于对潮河生态保护的贡献,近年来,李树民获得“承德好人”“滦平县优秀共产党员”“魅力承德·优秀基层环保人”“新时代承德榜样”等荣誉。
  
  现在,不仅白鹭、天鹅时常出现,来此驻留的野生灰鹤的数量也从几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只。“这和我们不断修复生态、坚持保护生态分不开。”站在河岸边看着归巢的鸟儿,李树民骄傲地说。


[工业] 智能制造让工厂拥有大脑
[旅游] 以红叶之名带红特色文旅
[农业] 特色文化+打开发展新空间
[旅游] 当旅游穿上跨界的外衣 我们究竟
[农业]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
[旅游] 旅游市场开启双11年度促销盛宴
[农业] 新疆富蕴县:阿勒泰羊产业升级助
[林业] 治沙又致富 闯出绿色路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双11如何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武汉以设计赋能城市更新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高原特色样板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