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我国十余年治理沙化土地超三亿亩
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
加入时间:2024-06-18  来源:人民日报  
 

  曹扎娃的承包地。上世纪80年代,在毛乌素沙地中,曹扎娃主动承包了2300多亩沙地。多年来,曹扎娃坚持种树治沙,最终将沙地变成了林海。新华社记者 刘磊摄

  
  今年6月17日是第三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也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通过30周年纪念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31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08万亩,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部署实施了“三北”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沙治沙体系,不断提升荒漠化防治水平。
  
  经过长期治理,我国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土地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度和极重度比重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19年的62.3%。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近10年来,北方地区春季年均发生9.2次沙尘天气过程,与近30年同期年均12.5次相比,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绿色惠民成效明显,沙区生态持续改善,农田防护林网有效保护4.5亿亩农田,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
  
  自1997年《公约》对我国生效以来,我国切实履行《公约》义务,积极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进程,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三北”工程成功实践,打造了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标杆,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此外,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务实合作,与《公约》秘书处联合在我国建立国际培训中心和知识管理中心,在蒙古国、中亚、非洲等建立了治沙示范基地,加强对亚非国家的技术与项目支持,定期开展荒漠化管理和技术培训。2023年,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与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挂牌成立。先后举办9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向世界推广分享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我国已从荒漠化防治的探索者,成长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引领者。(记者 董丝雨)

 

 

[农业] 让更多西藏特色产品走出高原
[林业] 四川南充全力打造天府森林四库丘
[林业] 湖北竹溪:林长制+开辟绿色发展
[旅游] 北京携手内蒙古 让好风景变好丰
[农业] 技术创新驱动 中国农机迈向智能
[旅游] 风物旅行或成入境游新支点
[工业] 共筑产业合作新生态 赋能汽车产
[工业] 我国低碳冶金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田间秸秆成山 电厂为何还喊饿
公文岂能东拼西凑
光明时评: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定金≠订金 双十一网购出现纠纷
看旧品新话老街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单村独斗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