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倾心守护一江碧水
加入时间:2024-07-10  来源:经济日报  
 
  大自然的馈赠,赋予江西“千河归一湖,一湖入长江”的独特生态特性,全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2位,是全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凸显了江西对于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从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到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再到流水潺潺的东江源头,连日来,记者走进赣鄱大地,所到之处,青山滴翠、碧水披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成为江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写照。
  
  大江逶迤,芳草长堤。盛夏时节,行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辽阔的江面上船只往来、雄伟的长江大桥上车辆飞驰、沿江而建的公园绿道上游人如织;登高远望,百里绿色长廊连同一江清水护卫九江城,岸边洁净的智能工厂与最美岸线交相辉映,营造出水城共融的生态美景。
  
  作为江西省唯一沿江城市,九江独拥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近年来,九江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系统思维打造“最美长江岸线”,聚焦“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建设安澜长江,水利工程是根基。“过去,长江干流江西段滩窄流急,迎流顶冲的河势特点加之粉质砂土为主的地层构造,崩岸险情频繁发生。”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项目部常务副主任熊诞宁介绍,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治理总长65.4公里,累计治理崩岸段17段。治理后的岸坡抗冲刷能力增强。堤顶滩地种植了落羽杉、矮芦苇、乌桕等耐水性植物,有利于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防洪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类似的治理工程项目,在江西不胜枚举。“近年来,江西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兵说。
  
  守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环境,离不开企业的积极行动。走进位于长江之滨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在宛如钢铁森林般的炼化设备之间,草木环绕的一池碧水让人眼前一亮。池水是经过处理后的外排达标污水,池边的电子屏显示着污水总排口水质的实时监控数据。这里的睡莲、锦鲤都发挥着环境检测师的作用,直观地反映出环境质量。
  
  “我们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16年以来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开展环境保护治理与相关提标改造,实施‘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污不入土’管理提升行动。”九江石化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说。
  
  站在长江边的码头旁,九江石化储运运行部设备工程师王砾锋指着远处的围油栏、输油臂,讲解着如何不让油污进入长江。他还向记者说起难忘的场景:“近几年我们在作业区内见过很多江豚在排水口旁,这是对我们环保工作的一种肯定。”
  
  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鄱阳湖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如今,“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流域频频现身,其种群数量已实现历史性的止跌回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鲟,曾经一度在长江九江段难觅身影,但近年也被渔民多次发现。鄱阳湖湿地,每年吸引着70余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越冬。
  
  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还归功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坚定推进。位于鄱阳湖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九江市湖口县,活跃着一支江豚协助巡护队。队长舒银安告诉记者,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保护和救护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协助有关部门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及时清理禁用渔具。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对涉水环境问题进行管控和举报。这些队员,多数人曾世代以捕鱼为生。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昔日渔民放下渔网,成为生态环境守护者。
  
  阳明湖,地跨赣州市上犹、崇义两县,是长江流域一级支流赣江的重要水源地。上犹县生态环境局局长莫秋宁介绍,当地引导阳明湖560户渔民转产上岸,清理网箱、水上餐馆、不达标船只、散小企业,把阳明湖周边5公里范围内全部划入畜禽禁养区,真正做到了“不让一家水上餐馆留在库中,不让一户渔民住在水中,不让一片污染物漂在湖面,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上犹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江西东江水源区,各地纷纷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让生态更优、环境更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今天的江西,发展的“含绿量”更高、“含金量”更足、经济社会的绿色底蕴更加深厚。“未来,江西将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不断巩固全省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杨鹏说。
  
  从赣北到赣南,千山竞绿;从赣江到鄱阳湖,万水皆清。在这片16.6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鲜活实践,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记者赵登华 王明昊 刘兴 史书一)
  
  
[旅游] 错峰出游持续升温 撬动淡季文旅
[旅游] 巧用红叶带红特色文旅
[农业] 展望十五五 未来乡村是啥样
[旅游] 巧用红叶带红特色文旅
[林业] 这片林,藏着点绿成金的秘密
[旅游] 旅游服务有了新标尺
[工业] 未来产业的发展密码是什么
[旅游] 旅游企业 岂能置大风预警于不顾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2030年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让银发群体绽放更多光彩
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卷尺哥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