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充分释放以旧换新政策效能
加入时间:2024-07-1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吉富星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相继发布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补贴等细则,进一步释放了居民消费潜能。继今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之后,本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有助于激发消费需求,又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宏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下,我们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居民消费意愿不强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比较明显。从总量看,2022年与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3.4%,远低于疫情前水平。从结构看,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一般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三分之一,对消费形成重要支撑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汽车和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进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且一些家电已使用了较长时间,更新换代需求和潜力很大。因此,汽车和家电等传统耐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将是促消费、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汽车在耐用消费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汽车以旧换新更是备受关注。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于今年4月份联合印发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规定,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总体按6∶4比例共担,并分地区确定具体分担比例。同时,近日《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中央财政预拨资金预算的通知》显示,2024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预拨64.4亿元,报废汽车回收量目标为378万辆,其总体目标是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支持符合补贴政策要求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与此同时,各地还通过发放消费券等促销方式,进一步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预计今年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直接撬动数千亿元的汽车增量市场,汽车产业上下游以及回收拆解企业也将受益于这一政策,有利于产业链协同发展。
  
  进一步而言,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涉及汽车、家电和家装等多领域耐用消费品,是一个万亿元规模的大市场,有望在带来大规模消费增量的同时,对多个产业产生积极作用。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扎实推进,以及各地发放消费券等举措的协调配合,消费者在补贴和优惠的作用下更有能力和意愿替换老旧产品、购买新产品。“真金白银”的补贴对拉动消费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消费对经济循环将起到很好的牵引带动作用,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原动力。
  
  也应看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堵点,同时还需考虑政策效能和可持续性。目前,部分地方囿于财力薄弱、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存在补贴力度不足、废旧产品回收难等问题。同时,财政补贴等政策在短期内可刺激消费,但还需避免透支未来消费或增加预防性储蓄需求,造成政策长期效果减弱。
  
  接下来,仍应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建立“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更好、更持久发挥政策效能。为此,在坚持中央和地方补贴联动基础上,积极推动产供销、上下游、政银企、线上线下叠加配套优惠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应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强化高品质产品供给,扩大绿色消费、数字化消费等新型消费;以便民惠民为重点,加强政策激励与监管,健全完善回收、拆解服务体系。从长期来看,还需通过配套改革提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进一步补好公共服务短板、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农业]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旅游] 多地工业游出圈
[工业] 三项能源工程齐发力 中国电力逐
[农业] 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
[旅游] 错峰出游持续升温 撬动淡季文旅
[旅游] 巧用红叶带红特色文旅
[农业] 展望十五五 未来乡村是啥样
[旅游] 巧用红叶带红特色文旅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让银发群体绽放更多光彩
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