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用心用情打造更多老幼共托新场景
加入时间:2024-10-1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吕学丽
 
  一处设计温馨的现代化园区内,在孩童的欢声笑语中,老人们聊天、散步,怡然自得……像这样“一老一小”和谐共处的“老幼共托”新场景,在一些城市越来越多。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近年来,我国着眼于兜底线、保基本、促普惠,系统推进养老育幼服务体系补短板、扩供给、提质效,“一老一小”服务网络越织越密、更便利可及。当前,不少幼儿园遭遇“招生荒”,伴随着居民养老需求的攀升,部分民营幼儿园“老本行”和“新趋势”一起抓,“老幼共托”应运而生,也成为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的新答案。
  
  所谓“老幼共托”,是将托老与托幼服务相融合,通过在同一空间下进行老幼照料、代际学习和互动交流,缓解家庭对于“一老一小”的后顾之忧。近年来,不少城市试点“老幼共托”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托育两大难题。今年7月,北京市将普惠托育点嵌入养老服务驿站,启用首个“老幼共养”普惠服务点;山东省济宁市将养老服务中心搬进幼儿园,从托幼转型托老;山西省太原市合理化利用原幼儿园空间,中午为孩子提供“小饭桌”和午休服务,上午和下午变身老年活动中心;广东省深圳市在社区长者服务中心布局托育点,一个场地、一家机构解决老人和孩子的双重照料问题……“老幼共托”新模式让“一老一小”在同一空间得到精心照护,满足了代际融合需求,解决了众多家庭照顾老人、托管孩子的现实问题。
  
  各地不断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既是形势使然,更是现实所需。“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1000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对比2022年的数据,全国幼儿园减少1.48万所,在园幼儿数量减少534.57万人。可以说,“老幼共托”新模式打破了固有隔阂,实现“一老一小”资源共享与代际交流,是对既有社会服务与照护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务实举措。
  
  正因为此,“老幼共托”的潜力正在被市场挖掘。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老幼共托”相关企业36.2万余家,其中,2023年新增注册9.2万余家,同比上涨20.3%。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老幼共托”的巨大市场机遇。
  
  然而,从各地试点情况来看,多地仍是“摸着石头过河”,养老托育一体化仍有难点待解。比如,“老幼共托”中的养老部分具有较强专业属性,需要专业人才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照料,机构运营也更精细化、专业化,而目前同时照顾老年人和儿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远远不足,现有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无法满足高质量养老托幼服务的需求。又如,当前针对养老托育融合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保障、监管等政策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明确各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此外,“老幼共托”场所的空间设置和代际互动活动设计要注重多功能性和灵活性,确保设施和服务满足不同个体的多样化诉求。
  
  当前,“老幼共托”探索刚刚起步,仍需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方法。各方要找准养老托育需求与服务的结合点,科学规划、优化布局、适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准性、便利性、可及性、多样性。期待更多“老幼共托”新模式涌现,用心用情打造覆盖更广、质量更佳、体验更优的新场景,描绘更多让“一老一小”可感可及可信的幸福图景。
  
  
[农业] 乡村振兴丨夏玉米每亩增收上百斤
[旅游] 可感知 可交互 可延伸 文旅新
[旅游]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跨越千
[旅游] 雁门关下文旅兴 长城古隘焕新机
[农业] 供需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工业] 云南昆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
[农业] 让乡村既能寄托乡愁 也能承载梦
[旅游] 新疆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新农人”飞
翱翔长空|解码吉林航空的精神传
安徽旌德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
美丽陕西:绿水青山里藏着幸福密
远山新绿 白沙雨林的两山答卷
开辟工业节水增效新路径,ai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你如何处理大
旧家具扔比买难 不妨从垃圾清运
新华视点:遏制农村高额彩礼 该
推进以旧换新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花园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
《十堰市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美丽乡村建设要从房前屋后做起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