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让无废清风吹拂广阔天地
加入时间:2024-11-06  来源:经济日报  
 
  “无废城市”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十四五”期间,全国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
  
  城市烟火气,一边是热辣滚烫的生产生活,另一边则是时时刻刻产生的废物垃圾。全球不少城市都面临垃圾持续增长带来的治理困扰。既要发展,也要环境,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无废城市”提供了解决之道。
  
  “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江苏扬州从“无废工厂”抓起,破解“工业固废”难题,让城市更美更绿;上海打通了产业链,猪粪变生物天然气、厨余垃圾变绿色生态肥、废弃塑料变服装面料……一批多元“无废”场景让人们看到“无废城市”建设的巨大想象空间。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美丽而艰巨的工作,涉及主体众多、实施过程复杂,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固废资源化、无害化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废弃物“变废为宝”之路还不顺畅;有的地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本该是沃土良田,却被建筑垃圾“霸占”;还有些人对利用废弃物再生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存在一定偏见。
  
  与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一样,固体废物问题的本质也是发展方式、生活方式问题。建设“无废城市”就要从起点入手,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做好规划布局,建立责任清单,从源头减量。城市作为中心节点,每天都有大量商品物资流入、垃圾废物流出。如果能在物流源头做到合理减量,比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可以大幅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同时,“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企业的积极作为,要鼓励企业应用模块化、集成化的绿色设计技术,开发寿命长、易回收的绿色产品。
  
  除了源头减量外,循环利用也是减少固体废物的有效手段。固体废物是污染物,也是资源。每天产生的城市废物中,有很多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材料,比如建筑废物中的废旧金属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产值规模将达7万亿元至8万亿元,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废弃物循环利用新途径,推动建设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
  
  把城市看作人的身体,工厂、社区、公园等就像是一个个细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细到每一个“细胞”,整体的“无废城市”建设才会更有实效。让“无废”清风吹向更多地方,需要从个人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复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让城市变得更美丽宜居。(梁瑜)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农业] 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旅游]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农业]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旅游] 多地工业游出圈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