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扛起建设农业强省责任
加入时间:2025-04-22  来源:经济日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作为经济大省,四川正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农业大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以严守“耕地红线”和推进“种业振兴”强农业发展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与“地”,是筑牢农业强国的根基所在。数据显示,2021年起,全国耕地总量实现“三连增”。四川省绵阳市围绕“粮食安全”主线,聚焦“生猪、粮油、蔬菜”三大优势种业,打造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技术适配”强农业发展驱动。科学技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引擎,要用适配技术增强地方农业动能,以地方优势技术补短板并开发新技术。四川攀枝花因地制宜开展技术适配,攀西地区的干热河谷气候使得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传统灌溉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且肥料利用率低。当地推广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输送水和肥料到作物根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增强当地农业效能。
  
  以启动“制度筑基”与构建“机制创新”保农业发展战略。要落实国家战略与机制创新相融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农村高水平发展,不仅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且要鼓励地方机制创新,让土地合法、合规、合理高效运用。比如,绵阳市安州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解决种地难、种粮效益低等问题,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出“土地银行”联农带农模式。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构建“土地银行”,农户可自愿存入“零碎”土地,村党委组织成立监事会,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效种植。2023年,该园区土地流转率达82.1%,产值达40.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万元,解决了8350余人的就业问题。
  
  以驱动“要素重构”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促共同富裕。可以借鉴“资本下乡”方式重塑农村“人力—资本—技术”要素,进行合理配置,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而城乡融合发展既要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又要保障要素自由流动。引导资本下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乡村居民收入,让农民在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共享成果,构建共同富裕的“新蓝图”。四川甘孜州白松镇结合当地光能资源优势,引进资本投资10亿元建成白松光伏项目,新建的26千米进场道路还方便了村民采摘松茸、虫草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清洁能源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实现资本下乡赋能乡村建设。(作者:李思远 顾婧)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农业] 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与共富密码
[农业] 建设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旅游]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