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加入时间:2025-05-0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兆春
 
  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关乎城市能级、城乡品质,影响产业发展、经济大局,更事关群众利益、民生福祉。不久前,广州市城市更新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其中强调要聚焦产城融合、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切入。
  
  土地资源重整:开拓产业布局新局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广州的城中村形成了特有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部分城中村土地呈现碎片化、低效化特征,存在土地权属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挑战。例如,大量土地用于建设低矮破旧的住宅和简易厂房,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对此,可通过拆除破旧建筑、清理闲置土地等方式,对土地进行重新整合与规划。将原本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依据“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合理划分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例如,改造时可将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规划为科技园区,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空间支持;把靠近商业中心的区域规划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金融、物流、创意设计等产业。
  
  空间品质跃升:吸引高端要素汇聚
  
  城中村改造不只是改善建筑外观和基础设施,更是全面提升整个空间品质。实践证明,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是吸引高端产业和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否构建现代化的产业载体、集约化的功能配套以及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既是检验城中村改造能否实现产城融合的重要标尺,更决定着城市空间能否完成从低效存量向产业焕新的能级跃升。具体而言,在空间重构维度,除拆除危旧建筑、优化路网配置、提升绿化系统等基础工程外,应重点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通过建设口袋公园、立体广场、社区图书馆等共享设施,营造更具活力和温度的公共空间。在文化再生层面,在改造更新中植入地域文化基因,通过活化历史建筑、培育文创聚落等举措,塑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ip。
  
  产业集聚催化:构建协同发展产业群
  
  城中村改造可以为建设多元化产业载体创造契机。通过有序推进更新改造,可将村集体物业转化为“产业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等不同类型的产业载体,实现存量空间与新兴产业的适配性跃迁。比如,产业园区能为大型企业提供规模化生产和办公空间,孵化器可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和资金支持,加速器能为成长型企业提供快速扩张的平台。这些多元化产业载体相互配合,可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这种在地化改造策略,不仅可以使城中村原本的区位价值、空间弹性转化为产业集聚势能,最终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效应。例如广州国际轻纺城、红棉中大门等中大型商圈市场率先实施转型升级,侧重市场环境综合改造、空间功能布局调整、产业业态优化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
  
  创业空间供给: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城中村改造通过保留和改造部分旧村级工业园,可以打造低成本的众创空间。现实中,不少初创企业因初期资金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租金和运营成本,而低租金、高闲置的村集体旧厂房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例如,天河区率先在全市推出城中村众创孵化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的村级工业园,更激发了区域内的创新创业活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种低成本空间优势与产业培育的深度耦合,构建了独特的创业雨林生态——创业空间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创业者在其中可接触不同领域的人才和资源,激发创新灵感。同时,创业空间会举办各种创业活动和培训课程,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创业,培育新兴产业。更深远的价值还在于社会资本激活,实现了空间增值与社群发展的共生演进。这种根植本土的创业生态,正在重塑城市创新格局——从物理空间的低成本供给,升级为人才、资本、技术的生态化培育系统。(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农业] 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与共富密码
[农业] 建设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旅游]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