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加入时间:2025-05-08  来源:新疆日报  
 
  9.08%、9.74%、7.43%——今年一季度、清明节假期与“五一”假期,新疆游客接待量连续3个时段实现同比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区在旅游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提升和消费促进方面的持续发力。
  
  以“五一”假期为例。旅游热点地区实现两位数增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接待游客287.47万人次,旅游收入22.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6%和21.47%;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107.68万人次,旅游收入10.07亿元,增幅达21.47%和24.17%。重点景区表现更为亮眼:喀什古城景区接待量增长173.66%至84.04万人次,喀纳斯景区游客量突破15.89万人次实现182.14%增幅,天山天池景区假期首日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创同期新高。
  
  各地文旅活动展现强劲引流效应。克拉玛依市举办2024新疆特种旅游节,配套开展乌尔禾露营大会、“魔域88”全民定向挑战赛等活动;吐鲁番库木塔格景区沙漠音乐嘉年华吸引2.3万人次参与;和田昆仑山景区因《乘风2025》节目录制引发关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千禧蜜桃·伊犁河音乐会参与人次突破30万。假日期间全区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917场次,覆盖线上线下受众超200万人次。
  
  自驾游市场呈现“旺季前置”特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环博斯腾湖公路刷新单日接待纪录,昌吉回族自治州百里丹霞风景道日均通行车辆逾2800辆。阿勒泰地区“秘境花韵·我的阿勒泰”试驾活动、特克斯县“自驾穿绿野”草原游等特色项目吸引全国自驾爱好者。新疆旅游协会自驾车与房车露营分会会长翟春峰表示:“往年到暑假,新疆才迎来自驾游高峰,今年‘五一’就出现高峰。”
  
  夜间经济与文旅融合形成消费新动能。全区联动开展“丝路夜宴·魅力新疆”夜间经济活动。新疆国际大巴扎通过“文化+夜游”模式实现1820.45万元消费额,乌鲁木齐市天山明月城焕新开街首日迎客超20万人次,和田二街、领馆巷等以“美食+歌舞”创新模式热闹开街。伊犁州酒店、民宿等住宿业态入住率突破75%,巩留县恰西景区、库尔德宁景区、那拉提景区等重点景区入住率突破90%。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叠加效应。各地推出消费补贴、代金券发放等举措:阿克苏地区安排千万财政补贴,喀什在ota平台投放400万元住宿、机票和租车补贴,和田累计发放价值330万元文旅消费券,带动旅游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客流增长。
  
  边境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携程《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显示,新疆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40%。5月1日—2日,巴克图口岸旅游人数达到1.57万人次,同比增长159%。阿拉山口国门游热度飙升,游客接待量同比激增6倍。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边境游、跨境游、购物游不断升温,5月1日—2日入出园游客超6万人次。
  
  服务保障体系为客流增长提供坚实支撑。节前,文旅、交通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同心护旅”专项行动,对景区、民宿、演出场所等进行安全指导;假日期间,全区近5000人次执法人员深入一线,确保游客“放心游新疆”。伊犁州那拉提、恰西等热门景区民宿入住率超90%,但秩序井然,折射出服务与监管的双重效能。正如游客在社交平台所言:“新疆不仅以美景动人,更以完善服务留住人心。”
  
  自治区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优质服务是旅游发展的底线要求。我们将持续夯实基础,让‘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记者 姚刚)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农业] 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与共富密码
[农业] 建设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旅游]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