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美丽城市建设 |
加入时间:2025-07-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罗锦程 |
|
|
实现美丽城市是愿景,建设“无废城市”是重要的路径之一,关键在于将“无废”理念深度融入美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流程。
以源头减量与绿色转型夯实美丽城市建设根基。压实生态环境、工信、住建、农业农村、卫健等相关部门职责,推动跨区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协同、减污降碳协同。在产业端,加快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进程,硬性约束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推动制造业“无废”系统升级,锻造“无废”产业链,探索“无废”供应链,为美丽城市注入绿色低碳产业动能。在生活端,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化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提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关注度。以一次性塑料制品等为重点实施全链条治理,推广生活垃圾阶梯式计费等政策工具。
以资源循环与设施融合提升美丽城市运行效能。坚持政策、市场、技术多轮驱动,做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梳理涉及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领域的产业链,防止相关环保企业出现“内卷式”竞争。实现垃圾、污泥、渗滤液、飞灰等一揽子处置,充分利用各类城市固体废物及其副产物特性,有效实现“以废治废”,变城市固废负担为城市矿产资源。构建城市绿色代谢网络,打造集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等收运为一体的城乡“多网融合”体系,促进固体废物高值利用、精细拆解与清洁再生。推进固体废物清洁全量焚烧,加快餐厨垃圾全资源化处理等终端设施建设,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体系。推广“互联网+回收”和“高值+低值”固体废物全品类回收利用,突破传统的“开采—生产—废弃”线性经济模式,构建“报废—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资源化”的循环生态链。落实国家“两新”政策,以逆向物流撬动循环经济发展,打造“全品类+全地域+一体化+公共服务”的创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重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
以风险防控与智慧监管筑牢美丽城市安全底线。强化数字化赋能,着力提高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覆盖率,实现危险废物能定位、能追溯、可信息共享、可计量核算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支持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推动退役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及风电叶片等新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强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筛选—评估—管控”的全生命周期治理,开展新污染物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守护社会公众的健康福祉。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探索运用卫星应用技术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整体“智治”水平,摸清固体废物底数,实现固体废物绿色闭环管控,以智慧监管赋能美丽城市精细化治理。
以“无废”实践与价值转化丰富美丽城市发展内涵。实施“无废细胞”工程,打造“无废街区”“无废商圈”“无废校园”等主体。培育“无废园区”“无废集团”示范标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构建与“无废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扩大“无废”产业绿色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产品供给。加强“无废城市”建设进展科学评价。坚持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聚焦再生产品相对于原生产品碳减排效益的深度挖潜工作,让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成为撬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资源富矿”,将“无废”实践转化为美丽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作者单位: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