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河南探索黄河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
加入时间:2025-07-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河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下简称“黄河战略”)的首倡之地。近年来,探索将黄河流域51个县(市、区)的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督促各地各部门依法充分履职,破除流域治理“九龙治水”积弊,凝集合力清理一大批生态痼疾,“生态优先”成为各地谋划发展的行动自觉。
  
  在黄河豫北的一处河段,河风轻抚,绿意盈动。三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占地约200亩的违建观光园。“先发责令停工通知,再发整改通知,又发行政处罚,都不管用,最终顶着处罚建成营业。”提及拆除违建观光园的经历,当地一名黄河河务部门干部印象深刻。
  
  面对三道禁令管不住一个违建观光园的局面,河务部门向郑州铁路运输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郑州铁路运输分院也给当地政府发送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要求当地依法充分履职,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压力逐级传导,观光园遂自行拆除。
  
  铁路检察院、铁路法院管河治河,源自河南集中管辖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的探索(以下简称“集中管辖”)。2020年8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省公安厅等发文,决定自当年9月1日起,黄河流域51个县(市、区)的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由属地检察院、法院集中到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检察院管辖,以此推动黄河流域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治理。
  
  在集中管辖的强力推动下,一大批黄河“四乱”中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治。据了解,2019年以来,河南河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与公检法协作清理“四乱”问题百余个,多个黄河生态保护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
  
  受访干群认为,集中管辖赋予铁路检法更加超脱的职责定位,能督促、协助职能部门依法充分履职,凝聚合力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一是铁路检法治河管河,突破行政区划督促责任单位充分履职。按照制度设计,黄河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起诉由此前的属地检察机关管辖,改为铁路运输两级检察院、法院集中管辖。有受访基层干部坦言,集中管辖实施后,责任单位该履行的职责躲不掉,铁路检察院、法院既督促干,也帮忙解决困难。此外,铁路检察院、法院相对超脱,案件属地想找人说情、干预都很难。
  
  二是上下游、左右岸建立司法协作机制,保护黄河不留死角。省际毗邻区协同治理是完善大保护大治理格局的重点一环,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与河南三门峡、陕西渭南、山西运城三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黄河“金三角”(即黄河豫陕晋交界地带)司法协作协议,与下游济南铁路运输法院签订豫鲁司法协作协议,建立审判信息共享、案件联动办理、司法事务协助、深化调查研究、跨区域重大问题联席研究等机制,上下游左右岸携手,保护黄河不留死角。
  
  三是在黄河岸边巡回开庭,一次审判胜过百次普法。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依托河务部门在黄河岸边建立7个巡回法庭,截至目前共巡回审判超过350案,邀请周边群众、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机关等2万人次旁听,对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慑。
  
  经过前期集中攻坚,一大批黄河“四乱”问题被清除,黄河河南段生态治理已进入到常态化、动态清零的新阶段。当前,河南正结合新阶段的新要求优化集中管辖制度设计,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基于前期探索经验,有关单位正谋划有序拓展集中管辖应用范围。受访郑州铁路运输法院、铁路运输检察院以及河务部门负责人表示,黄河战略的目标是多维度的、立体的,除生态外还包括赓续文脉、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滩区治理等多个方面,当前正结合现阶段的工作实际谋划进一步稳妥拓展应用范畴,或将适度推广探索范围。(双瑞 牛少杰)


  
  

[工业] 央企要加快向智慧型增长转变
[旅游] 考后经济热潮带来新机遇
[工业] 安徽多措并举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
[林业] 甘肃莲花山深化林长+n机制守护
[工业]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创历
[农业] 打造更加绿色的农业产业链
[农业] 发挥自身优势 促进乡村发展
[旅游] 入境游火热带动入境消费不断扩大
塞罕坝林场百万亩林海的两山转化
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每年少用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
绿色降温受青睐 热浪催生新刚需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
袋中盒盒中袋 生鲜电商如何减塑
4s店维修保养让人不省心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
河北石家庄:城市更新与城市文明共建共
地铁设置纳凉区彰显城市包容与温度
微改造也能惠民生
中国道路中国梦:好房子怎么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