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保护黑土地 田长来助力
加入时间:2025-07-1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吉林梨树县,大田玉米长势喜人,碧绿挺拔。门杰伟摄

  吉林省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大田里的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绿油油的叶片微微低垂,幼穗苞叶顶端开始伸出花丝。
  
  “这段时间是汛期,得多留意排水沟渠。”梨树县康平街道办事处主任、街道田长邓显坤沿着田边沟渠一路走、一路看,不时俯身拨开灌木丛,仔细查看渠道有没有损坏淤堵。
  
  “七八月份,正是苞米成穗的关键时期。”八里庙村党支部书记卢伟说。他还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三天两头下地,对全村耕地门儿清。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属于东北黑土区。2021年,梨树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田长制,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田长制体系,356名田长和1028名网格长及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巡田,让每一块黑土地都有了守护人。
  
  “当上田长,可不光是到地里看看就行。耕地保护是大事,整个街道的农田布局、保护建设等情况,都要落实到具体田块。”邓显坤说。在八里庙村,田长制信息公示牌就树立在田埂边,责任区域、田长姓名、举报电话一目了然。
  
  田长如何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保总量不减少。梨树县在推进各类项目建设时,不断完善耕作层土壤剥离技术规范和管理机制,将剥离的表土就近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耕地改良、土地复垦等,实现“占黑土补黑土”。“土地平整了,农机跑得顺畅,种地成本也跟着降了。”邓显坤介绍。
  
  保质量不降低。卢伟坦言,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分布田间的水利“毛细血管”,让大田“呼吸”更畅快。2021年以来,全县先后新建清淤“四沟四渠”1.7万公里。2022年、202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这背后离不开水利设施的保障。

梨树县玉米丰收图景。梨树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秸秆覆盖免耕、条带旋耕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持续提档升级。
  
  “利用好秸秆,提升地力。”卢伟说,每年秋收后,地里产生大量玉米秸秆,农户将三成以上的秸秆还田,其余的通过科学离田、粪肥堆沤还田等方式实现综合利用,“村里不少农户反映,现在,土壤保肥能力增强了,化肥用得少了。”
  
  “梨树模式”已实现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达到330万亩。县里新建粪肥堆沤点(场)1255个,粪肥还田104万立方米,节约化肥使用量近0.6万吨,形成了种养循环,促进了绿色生态发展。田野上,连片的玉米长势喜人,根系深深扎进黑土地,为新一季丰收汲取养分。(作者:郁静娴)
  
  

[工业] 央企要加快向智慧型增长转变
[旅游] 考后经济热潮带来新机遇
[工业] 安徽多措并举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
[林业] 甘肃莲花山深化林长+n机制守护
[工业]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创历
[农业] 打造更加绿色的农业产业链
[农业] 发挥自身优势 促进乡村发展
[旅游] 入境游火热带动入境消费不断扩大
塞罕坝林场百万亩林海的两山转化
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每年少用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
绿色降温受青睐 热浪催生新刚需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
袋中盒盒中袋 生鲜电商如何减塑
4s店维修保养让人不省心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
河北石家庄:城市更新与城市文明共建共
地铁设置纳凉区彰显城市包容与温度
微改造也能惠民生
中国道路中国梦:好房子怎么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