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是谁给了假院士畅通无阻的底气
加入时间:2025-08-08  来源:红网  作者:卢文华
 
  近日,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质疑。据调查了解,在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以及已故外籍院士名单中,均查无此人。8月5日,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8月5日澎湃新闻)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假院士竟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畅通无阻,多年来招摇撞骗未被识破。这不禁让人想问:到底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子和底气?
  
  从涉事单位的态度来看,信息核实环节的严重缺失是假院士得逞的关键因素。广东惠州一所小学曾聘阮少平为课程导师,学校工作人员称其与内部人员相识,以朋友身份来校便未作严格核查,还在官方报道中宣扬其“院士”身份。某地中医医院官网也曾挂出阮少平莅临调研指导的信息,医院领导对其寄予厚望,同样未对其身份进行核实。在信息传播便捷的当下,查证院士身份并非难事,中科院官网名单公开透明,轻轻一点鼠标就能验证真伪。但这些单位却连最基本的核实工作都未做到,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一面之词,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这反映出相关人员工作态度的敷衍与职业素养的欠缺。
  
  部分机构对“头衔”的盲目追捧和功利心态,为假院士的骗局提供了滋生土壤。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渴望借助院士等高端人才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将聘请“院士”当作办学亮点,以此吸引生源、获取政绩。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往往只看重头衔带来的光环,而忽视了对人员真实资质的考察。阮少平正是精准拿捏了这一心理,用伪造的院士身份满足学校的虚荣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使得骗局不断延续。在医疗行业,医院也希望借助权威专家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声誉,对所谓“院士”的到访不加甄别,同样沦为了受害者。这种“唯头衔论”的风气,使得学术和专业领域的评价标准被扭曲,真正有能力和贡献的人才被忽视,而虚假的头衔却大行其道。
  
  此外,社会整体对权威的过度迷信,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假院士的行为。在大众认知里,“院士”是学术领域的顶尖代表,有着极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选择相信,很少有人会主动质疑其身份的真实性。阮少平深谙这一点,不仅伪造院士身份,还堆砌“中医世家传人”“古法针灸传承人”等虚假头衔,利用大众对传统医学和抗疫英雄的崇敬心理,进一步强化其虚假人设,让更多人上当受骗。而当假院士在各种场合频繁露面,不断积累所谓的“知名度”和“可信度”时,社会大众更难以察觉其骗局,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假院士招摇撞骗多年,损害的不仅仅是涉事单位的声誉,更破坏了学术和社会的诚信体系,误导公众认知。要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涉事单位需深刻反思,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规范邀请嘉宾、聘请专家的审核流程;社会应破除“唯头衔”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标准;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身份造假、学术欺诈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学术回归纯粹,让社会充满真实与诚信,不再给假院士之流任何招摇撞骗的机会。
  
  
[林业] 吉林延边州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高
[农业] 荒滩果园变花海乐园
[林业]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工业] 共享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机遇
[农业] 蓝田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游转型
[工业] 如何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旅游] 景区限时拍照 优化体验的办法再
[旅游] 伊春森工凉资源释放旅游热效应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中国如何将大型赛事打造成绿色低
旧家具没人收没地扔 回收难题如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
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