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粮食进口下降释放什么信号
加入时间:2025-08-09  来源:经济日报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今年1月份至3月份,我国累计粮食进口量为2270万吨,同比减少40.8%。其中,除大米进口小幅增长外,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大麦等粮食品种进口全线回落。粮食进口减少有助于改善国内市场预期,增强贸易加工企业市场信心,推动国内粮价企稳回升,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我国粮食自给能力,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基础上,适度进口粮食,解决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粮食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近两年,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叠加粮食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市场供给增加,需求增长却不及预期,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粮食价格承压下行,影响了农民种粮收益。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战略资源,对粮食贸易实行管控是世界各国通行做法。粮食生产与贸易之间应保持一种“跷跷板”动态平衡机制。当国内粮食丰收时,适当减少进口为国产粮食腾出市场空间;当国内供给不足时,扩大进口补充缺口。但是,在高度开放条件下,国内外粮食价差较大,如果不加以管控,国外低价粮会大量、无序地进入国内市场,冲击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体系,严重危害粮食产业安全。作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通过进口配额、关税等政策工具对粮食进口进行管控,既保障国内市场稳定,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种管控模式符合国际惯例。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一直采取“重配额、轻关税”的粮食进口管理模式。对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征收1%关税,配额外进口征收65%关税,且配额长期保持稳定。对大豆、高粱、大麦、菜籽油等非主粮采取低关税政策,既保障国内需求,又降低进口成本。今年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玉米和小麦加征高额进口关税,这是基于国际贸易规则基础上的对等反制、正当反制,既保护了国内农业,又有效反击美国贸易打压。目前来看,我国粮食库存水平高且进口渠道多元,对美加征关税不会影响我国粮食稳定供应,但是对美国农业冲击较大,一些美国公司不得不收缩在中国业务,以应对贸易战等不利影响。
  
  当前关税大战烽烟四起,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在对美国进行精准反制的同时,持续扩大对发展中国家产品零关税范围,对43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欧洲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既展现了我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又保持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定力。通过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平衡、包容、共赢的国际贸易体系,为动荡中的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这一做法不仅促进了我国粮食进口渠道更加多元化,增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还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市场机遇,充分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粮食进口下降释放的信号,既反映调控成效,也折射应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的主动作为。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在持续提高粮食自给能力的基础上,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着力开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农业对外合作新局面,推动形成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全球粮食供应链,将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刘慧)
  
  
[林业] 吉林延边州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高
[农业] 荒滩果园变花海乐园
[林业]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工业] 共享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机遇
[农业] 蓝田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游转型
[工业] 如何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旅游] 景区限时拍照 优化体验的办法再
[旅游] 伊春森工凉资源释放旅游热效应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中国如何将大型赛事打造成绿色低
旧家具没人收没地扔 回收难题如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
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