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感知生态之变 山水工程绘就1.2亿亩生态新画卷
加入时间:2025-08-1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让1.2亿多亩土地焕发生机,下面就让我们来感知这场生态之变。
  
  乌梁素海被誉为“黄河之肾”,是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段时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忙着对乌梁素海水体进行例行采样和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列宇:湖水应该已经到了1.5米到1.6米的透明度了,水就非常清澈了。乌梁素海现在生态系统在逐渐恢复。
  
  但十多年前,这片水域却一度危机四伏,八万亩湖面被黄苔覆盖,鸟类和鱼类大面积死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启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覆盖超1.2亿亩土地,乌梁素海流域也被纳入其中,这里迎来系统性转折。
  
  在三维地理信息的视角下,我们看到,乌梁素海流域兼具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复杂生态要素,形成互联共生的生态体系。
  
  黄河水通过总干渠和十三条干渠引入河套平原1100万亩农田,十二条干沟则将灌溉后的农田排水汇入乌梁素海。曾经,水中携带大量化肥、农药残留都注入湖中。而如今,精准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已覆盖河套灌区近40%的面积。
  
  科研团队连续多年采集水样,加入反应试剂后发现,从2011年到2025年,乌梁素海的氨氮浓度下降了60%,磷含量下降了70%。
  
  变化不止于水、田、湖,十年间,在乌梁素海流域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118万亩植被蔚然成林,每年拦下25万吨风沙;乌拉山及周边的1100多个矿坑“伤疤”被填平,锁住流失的水土;乌拉特草原人工增绿6万亩,成为天然的泥沙“防火墙”。
  
  像这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在全国高原生态屏障区、流域重点生态区广泛展开。
  
  贺兰山东麓,146平方公里矿山等受损土地逐步恢复自然本貌。巢湖流域十八联圩湿地,昔日鱼塘变身观鸟生态岛。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正在广袤大地上重塑生态新版图,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留下山清水秀的绿色空间。
  
  
[工业] 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新蓝图
[工业] 山东新泰技改赋能 助力企业提质
[林业] 广西交出生态富民的林业答卷
[旅游] 广西贺州废弃矿区蝶变旅游景区
[林业] 桉树套种 福建长泰掘砂致富
[林业] 雄安新区:城从绿中来
[旅游] 更好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
[农业] 内蒙古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
远山新绿 白沙雨林的两山答卷
忘不了的乡愁 如何成乡村振兴流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消费贷国补正式启动 如何领 有
清退沉睡就诊卡传递民生温度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河南尉氏:让老旧小区居民享受安居新生
广东汕尾聚焦生态宜居与绿美产业发展
安徽合肥:守好城市安全生命线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