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如何推动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加快融合
加入时间:2025-08-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彭澎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互为前提的,这就使得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表现出融合的趋势。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量化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利用信用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助力绿色低碳领域发展。
  
  绿色金融与生态信用的融合大有可为
  
  生态信用体系是一种将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的制度安排,通过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旨在推动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并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和政策激励。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生态信用行为激励机制,将企业降碳、减污、扩绿等表现作为贷款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还积极鼓励在金融管理体系中增加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等绿色内容。其他如碳排放权、个人环保积分等,也将生态信用拓展到了价值创造层面。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未来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中,绿色信贷占比较大,未来碳金融产品创新将是重点方向。因此,绿色金融与生态信用的融合将大有可为。
  
  两者融合的技术赋能方式
  
  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的融合技术主要涉及评价体系应用、数字化基建及两者的协同创新。
  
  生态信用评价要量化生态体系中受评对象,如企业、个人、政府的生态行为表现。在实践中,主要通过信用等级反映受评对象的生态保护责任履行和相关金融责任履行情况,并将结果应用于社会、经济和金融运行与治理等领域。其中,基于金融活动的生态信用是一种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能够衍生出生态体系建设等领域内的金融发展模式。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方面的信用评价制度建设,但生态信用建设还需进行深入探索。当前生态信用评价主要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生态资源资本化及实现“两山”转化等领域。评价结果代表一定的市场经济信号,可以开展绿色金融识别、定价与激励,并可让信用等级关联相关优惠政策,有利于实施差异化管理。而且,通过支持跨境信用有序互认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方协同促进更大范围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实现绿色转型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数字化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用于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的发展。运行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数字化技术,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等。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推进,推进数据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是发展趋势,应协同构筑基础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两大时代特征,由此结合的绿色数字化基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政府部门会逐渐开发各级数字“生态神经末梢”和“生态信用大脑”,有利于规范信用评价与应用。绿色数字化基建会推动新兴技术创新,促进信用产品智能化水平提高。而真实地反映市场绿色金融需求的优势也会促使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不断扩展服务范围。
  
  应对挑战的技术性对策
  
  当前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的融合面临着数据、技术和制度等技术挑战。在推动顶层设计和立法支持等前提下,可采取以下多种对策建设相关技术生态。
  
  加强跨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立政府层面的生态信用平台。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26年完成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在5年后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在这种形势下,应积极关注全球趋势,适度超前布局绿色数字化建设。要鼓励深挖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融合领域的价值,培育与国家战略相配套的绿色高可信度环境数据基础,让跨域融合数据的基础支撑更加高效与安全。
  
  完善生态信用体系,使其全面覆盖生态主体,夯实服务人与自然关系的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和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及治理机制,提高生态信用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创新生态领域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信用报告、信用核查、信用管理和信用咨询等业务模式,完善信用信息支持的融资增信机制,推动生态信用与金融体系有机融合。有序推动生态信用信息的记录、搜集、开放与流通,支持生态信用理念、规则、措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紧扣美丽中国建设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完善生态资本交易机制,优化投资组合,形成更高质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供给,促进将良好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完善配套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和形态要更丰富多样,解决“绿而不普”和“普而不绿”的问题,让金融服务更公平。
  
  建立协调机制,完善对接平台、相关政策以及监管保障体系。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增强政策合力。在进行相关政策顶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差异,激发地方积极性,提高执行落实能力。这个过程包括明确的宏观指引、畅通的中观传导及微观的切实受益,保持相关机构间的有效沟通与协商反馈。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支持,优化穿透式监管模式,消除监管盲区。
  
  在推动生态信用和绿色金融的融合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并开展国际合作。鼓励将生态公益业务与各种相关高收益业务有机结合,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等提供量身定制的环境综合性治理整体方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与国际金融机构建立生态信用基础上的风险分担合作模式,包括信息披露管理激励机制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方面。(作者单位: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林业] 吉林延边州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高
[农业] 荒滩果园变花海乐园
[林业]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工业] 共享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机遇
[农业] 蓝田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游转型
[工业] 如何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旅游] 景区限时拍照 优化体验的办法再
[旅游] 伊春森工凉资源释放旅游热效应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中国如何将大型赛事打造成绿色低
旧家具没人收没地扔 回收难题如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
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