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视野

 
人民日报和音:携手推动地球向绿而行
加入时间:2025-08-28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创新绿色低碳转型方案,共同为国际绿色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携手推动地球“向绿而行”,共创人类更加清洁绿色的美好未来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显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斐然,已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引领清洁能源技术变革”,“中国向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绿色方案”……中国绿色发展步履坚实,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断收获国际社会好评。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天津港创下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历史最高生产效率,福建湄洲湾煤炭码头实行动力设备“油改电”、码头泊位“接绿电”、装车工艺“散改集”,青海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可减少碳排放约122.66万吨……从港口氢能到高原电站,中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动能强劲。“十四五”期间,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表示,中国在国内能源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望进一步加强对可持续、安全和包容性能源未来的贡献。
  
  中国高质量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能源加速转型。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5月,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光伏累计装机达到太瓦量级的国家,迈向全球新能源发展新高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绿能力”赋能能源合作,实现共赢。在泰国,中国逆变器技术帮助玛希隆大学打造“零碳校园”;在加纳,中国农光互补模式将实现光伏产业和农业协同发展;在基里巴斯,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光伏+直饮水”智慧能源项目,为民生改善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持续创新提质增效,中国让绿色能源技术更加普及、产品形态更加多元,成果惠及各国。
  
  绿色转型是全人类携手同行的必由之路,不应陷入“谁赢谁输”的狭隘视角。中国的绿色发展成就绝非“能源竞赛”的结果,而是以“共享”取代“竞争”、以“赋能”消解“打压”的包容性实践。中国是全球最大清洁技术出口国,光伏、风电产品出口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创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英国《碳简报》网站最新分析称,2024年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电动汽车电池等,帮助中国以外地区的碳排放量减少1%。近10年来,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企图在能源领域搞零和博弈,无理打压中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将抬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阻挡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创新绿色低碳转型方案,共同为国际绿色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携手推动地球“向绿而行”,共创人类更加清洁绿色的美好未来。
  
  
[林业] 吉林延边州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高
[农业] 荒滩果园变花海乐园
[林业]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工业] 共享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机遇
[农业] 蓝田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游转型
[工业] 如何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旅游] 景区限时拍照 优化体验的办法再
[旅游] 伊春森工凉资源释放旅游热效应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中国如何将大型赛事打造成绿色低
旧家具没人收没地扔 回收难题如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
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