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林业

 
广西交出生态富民的林业答卷
加入时间:2025-09-02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  
 
  8月的广西来宾市三江口新区,仙鹤新材料项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卷纸机高速运转,一批批特种纸品下线装车;不远处,二期工程钢结构厂房里,工人正加紧安装设备。
  
  “从林地审批到原料供应,林业部门全程护航。”项目负责人指着厂区外的原材料供应区说,50公里原料保供圈内,定向供应的木材正通过专用物流通道运抵。截至今年上半年,项目已实现固定投产投资6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24亿元,带动约2500人就业。作为自治区重大产业工程,这个总投资219亿元的项目正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作为全国林业大省区,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木材产量、森林覆盖率等多个关键性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年来,广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产业发展、深化林业改革、强化资源保护,引领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截至2024年,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一,达1.069万亿元,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广西林业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力争2025年达1.15万亿元。
  
  绘就生态画卷 从损毁修复到系统治理
  
  清晨的阳光洒在钦州孔雀湾的海面上,波光粼粼中,成片的红树林宛如绿色绸带蜿蜒在海岸线上。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惊起一群小鱼,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自然岸线受损、红树林生境破碎、海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海湾”。
  
  “最初我们试验种植的红树林存活率不到30%,现在通过保育结合、育栽一体技术和保根壮苗技术,成活率已经提高到90%左右。”实施孔雀湾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的园区企业负责人张振京介绍。截至目前,孔雀湾项目累计完成红树林自然恢复与改造面积超618亩、红树林宜林地生态重塑面积约800亩,底栖生物物种由原来的28种增加到34种,还吸引了北红尾鸲、远东山雀等鸟类在此栖息觅食。
  
  孔雀湾的蜕变是广西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2024年,广西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77万亩,使全区红树林面积达到15.6万亩。与此同时,广西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持续发力,北海市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和防城港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双双入选2025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其中,涠洲岛通过创新构建“选址—选种—育苗—移植—管护”全链条修复体系,突破耐高温珊瑚驯化技术,使珊瑚种类增至62种,活珊瑚覆盖率提升至8%,为全球高纬度珊瑚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陆地生态修复方面,广西同样成效显著。2024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50万亩,治理区生态环境稳步向好;2025年上半年,全区植树造林419万亩,同比增长14.98%,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取得积极成效,南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桂林、河池、百色等市相继发现植物新种和新记录种,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生态保护力度也在持续加大。通过接续开展“一集中三攻坚”行动,2024年,广西违法使用林地和违法采伐总量均下降50%以上,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发案率下降45.8%,森林火灾起数下降59.5%。2025年上半年,森林火灾次数、受害面积同比分别下降36.4%、91.1%,松材线虫病死亡松树同比下降近50%,生态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激活绿色动能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
  
  “我们利用油茶幼林尚未挂果的空档期开展复层林混交,在林下种植草豆蔻、红豆蔻等中药材,待油茶正式投产,每亩每年的综合收益有望突破万元。”在博白林场壮美博林中药材(香料)产业示范区,负责人的话语中充满期待。这种“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林下经济模式,正是广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动实践。
  
  2024年,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新的跨越。2025年上半年,这一良好势头持续保持,按照林业行业统计口径,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达5495亿元,同比增长24.3%;按国民经济统计口径,林业产值增速达8.3%,已连续10个季度领跑农林牧渔业,拉动该产业增长0.9个百分点。
  
  木材加工和造纸产业是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完成规上产值2387亿元,居全区12大重点产业第四位,规上企业总数达2700多家,约占全区规上企业的1/4。其中,人造板产量达7050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2025年上半年,木材加工业持续恢复向好,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区规上工业中,木材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连续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贵港市木材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同时,随着头部企业陆续投产,造纸业今年持续保持同比45.7%的高位增长。
  
  林下经济是广西林业产业的一大亮点。截至2024年,广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超过7000万亩,产值达1388亿元,其中脱贫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和产值均占全区一半以上。在金秀瑶族自治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8000多名农户种植瑶药,农户年均增收超1万元。全县已建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余个,瑶药产业形成涵盖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带动3万余林农人均年增收3800元。
  
  油茶产业是广西林业的另一张“金名片”,全区共有600多万林农种植油茶,2024年综合产值近500亿元,完成新造林88万亩,低产林改造45万亩。在岑溪市,当地群众创新“油茶+六堡茶”林下套种模式,将昔日的荒山低产林改造成群众增收的“聚宝盆”。“我们以‘油茶+’复合种植提升林地效益,通过科学套种形成多树种混交林,茶树成活率达95%以上,种植成本降低30%,亩均产值大幅增长。”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介绍道。
  
  广西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同样势头迅猛,2024年产值达2300亿元,占全区旅游消费收入的1/4。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全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及各地加强与文旅部门协同联动,林业生态旅游整体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4亿人次,同比增长10.7%;游客花费(旅游收入)5645.26亿元,同比增长12.4%。预计,上半年全区林业生态旅游收入约1400亿元。
  
  与此同时,广西林业开放发展空间不断拓展,2024年,成功举办世界林木业大会,系列展会活动累计签约项目超过100个,签约总金额超过850亿元。钦州、柳州、北海等市林产品远销中东、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广西的绿色产品走向世界。
  
  普惠民生福祉 从生态美到百姓富
  
  “我在林下放养的三黄鸡,白天在林子里吃虫蚁,傍晚再补喂一些玉米、米糠,这样养出来的鸡品质好,不少商超老板提前半个月就来订购。”在岑溪市梨木镇社护村,养殖户黄秀权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社护村共有鸡场38个,每个养殖场养殖三黄鸡1万羽以上,年出栏约120万羽,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3万余元。
  
  黄秀权的致富故事是广西林业惠民利民的生动写照。截至2024年,广西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林草产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200多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木材加工及林业营造林等相关行业,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惠及林农1200多万人。
  
  生态护林员政策为脱贫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来源。在67个县(市、区),广西选(续)聘生态护林员超过6.34万名,带动脱贫人口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环江6个帮扶村的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100万元,林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广西林业改革的“重头戏”,在全国非试点省份中,率先以党委、政府名义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构建“五级林长”抓林改工作机制。2025年上半年,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同比增长45%,抵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首批“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2.0”线上挂牌,有效盘活了林业资源,增加了林农财产性收入。
  
  在服务群众方面,广西全面推行林木采伐审批“乡事乡办”,为林农减免办证相关费用超过7200万元,助农增收超过18亿元。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区市县全覆盖,有效降低了林农经营风险,让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绿美乡村”建设让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广西打造“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示范点2392个,村庄绿化覆盖率稳定在41%以上,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年来,广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新的征程上,广西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书写更加精彩的“广西答卷”。(王艳群 杨依 张雷)
  
  
[工业] 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新蓝图
[工业] 山东新泰技改赋能 助力企业提质
[林业] 广西交出生态富民的林业答卷
[旅游] 广西贺州废弃矿区蝶变旅游景区
[林业] 桉树套种 福建长泰掘砂致富
[林业] 雄安新区:城从绿中来
[旅游] 更好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
[农业] 内蒙古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
远山新绿 白沙雨林的两山答卷
忘不了的乡愁 如何成乡村振兴流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
余村点绿成金 小山村惊艳世界
消费贷国补正式启动 如何领 有
清退沉睡就诊卡传递民生温度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从拒绝剩宴开
新国标来了 旧标准车还能买吗
多地调整地块规划盘活闲置存量土
河南尉氏:让老旧小区居民享受安居新生
广东汕尾聚焦生态宜居与绿美产业发展
安徽合肥:守好城市安全生命线
锚定总目标 美丽新疆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