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文明

 
南平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高质量发展
加入时间:2025-09-05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日,茫荡山五星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监测人员手持专用采样器,缓缓浸入水面下50厘米处采集水样,现场检测水温、ph值及溶解氧等指标。“这片水域已连续4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技术人员说道。 

茫荡山

  这一场景,正是福建省南平市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构建精准化、差异化治理体系的生动缩影。
  
  自2021年全面推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来,南平市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将全市划分为193个环境管控单元,驱动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生态蝶变:绘就水清岸绿新画卷
  
  2024年,全市51个主要流域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达100%,82个小流域断面优质水质比例较2021年提升30.5个百分点,率先实现主要流域、小流域、饮用水源“四个全域ⅱ类水”的目标。空气质量同样亮眼,2024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9.7%,6项主要污染物中5项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根据福建省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南平市2024年生态质量指数(eqi)达76.56,位列全省设区市首位。
  
  成绩背后是严格的分类管控。针对优先保护单元,重点排查违规开发行为;对重点管控单元内企业,强化污染物排放达标监管;借助卫星遥感、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监测网络,确保生态环境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发展破局:激活绿色产业新动能
  
  在邵武金塘工业园区,氟化工企业的废气处理设施有序运转。“分区管控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而是转型的‘导航仪’。”邵武金塘工业园区负责人吴兴盛感慨道。
  
  作为重点管控单元,邵武金塘工业园区通过制定差异化准入清单,既保留产业链核心环节,又严控污染物排放强度。这种“精准施策+产业升级”的模式,正是南平推动绿色发展的典型路径。
  
  2024年,全市环保审批事项达1505件,推动元力股份新能源硬碳项目等55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落地。通过分区管控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工艺降低排放,同时培育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制度赋能:织密全域管控经纬网
  
  登录“福建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一幅由多个管控单元构成的生态蓝图跃然屏上。依托数字化技术,南平市实现193个环境管控单元(含优先保护单元101个、重点管控单元82个、一般管控单元10个)的矢量数据精准落图,“我们致力于让每寸土地的生态功能定位清晰可溯。”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科科长李馨介绍。
  
  为确保制度落地见效,南平市成立由副市长挂帅的专项工作组,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仅2024年便对1177个重点项目开展预审联审,精准叫停34个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项目。“这种‘前置把关+动态监管’的模式,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为我们规避了投资风险。”南平工业园区双碳产业园二期标物基地项目负责人说。
  
  共治共享:凝聚生态守护向心力
  
  南平市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近期,全市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培训16场次,覆盖干部500余人;“6·5环境日”期间发放宣传手册两万余份,并通过线上访谈、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政和经济开发区更是创新举措,将管控要求与企业排污数据联动,实现环保绩效实时可视化。从企业主动履责到公众广泛参与,南平已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治理体系。
  
  站在新起点,南平市将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五年评估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管控单元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部门协作网络。(王骥 肖练冰 吕章平)

 

 

[工业] 云南昆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
[农业] 让乡村既能寄托乡愁 也能承载梦
[旅游] 新疆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旅游] 走进服贸会:科技带来文旅新体验
[工业] 企业清洁生产为替代修复提供新思
[农业] 十四五以来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
[林业] 内蒙古开展护松2025专项整治
[林业] 湖北恩施深化集体林改 释放鄂西
安徽旌德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
美丽陕西:绿水青山里藏着幸福密
远山新绿 白沙雨林的两山答卷
忘不了的乡愁 如何成乡村振兴流
黔东南州深做山水文章 探索民族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你如何处理大
旧家具扔比买难 不妨从垃圾清运
新华视点:遏制农村高额彩礼 该
推进以旧换新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
循环校服应如何推而广之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花园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
《十堰市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美丽乡村建设要从房前屋后做起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