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杭州临平区以多元路径探索两山转化新模式 |
加入时间:2025-09-05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从草莓园的“天空瀑布”到智慧渔场的数字赋能,从家庭农场的生态共生到未来农场的文旅融合……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正以多元路径探索“两山转化”的临平模式,以科技创新为笔、生态循环为墨,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出减污降碳的生动实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科技赋能:让农业“向天空要空间,向数字要效率”
在临平区塘栖草莓君生态园,草莓不再是“贴地生长”的传统作物,而是化作“天空瀑布”垂挂枝头。
通过物联网控制的吊挂式栽培架,空间利用率提升150%,劳动强度降低80%;水肥一体化与无土栽培技术让化肥、农药使用量双降50%,生物防治实现农残“零排放”,草莓产量却逆势增长50%。更令人瞩目的是,园区启动碳足迹认证计划,能耗降低18%,每吨草莓碳排放远低于国际标准,绿色竞争力跃升全球产业链。
在杭州嘉润牧鱼东湖智慧生态田园则以“渔菜连作”打破传统农业边界。
350亩土地上,循环水养殖、无土栽培与数字农业三大板块深度融合:加州鲈鱼养殖周期缩短22天,饵料系数降低0.3,鱼病检出率提升至98%;养殖尾水经处理后氮磷含量降至0.5mg/l以下,化身蔬菜营养液,单位面积产量达传统土培3倍。
2024年,生态田园入选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核心项目,通过集约化连作“生产+智养”系统,同等产能下能耗成本降低37.5%,年减排二氧化碳超60吨,成为“零排放、全循环”的绿色标杆。
生态共生: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绿色生产力”
李国叙家庭农场的“藕鱼共生”模式,演绎着“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智慧。
通过“藕鳖套养”“藕鳝套养”与“跑道鱼”生态养殖,农场实现养殖污水近零排放,生态甲鱼每亩碳排放减少250吨,年利润提升1.2万至1.5万元;“跑道鱼”亩产达常规池塘两倍以上,获评浙江省低碳生态农场等荣誉。这里,水系循环复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频共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则以5016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底,构建“智慧+生态+文旅”协同发展模式。雾耕植物工厂节水率达95%、节肥率超90%,秸秆处理中心将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绿色防控策略吸引白鹭栖息,形成“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都市田园。2024年,农场带动乡村旅游收入500万元,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幸福不动产”。
模式创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富”
临平区的减污降碳实践,始终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紧密相连。
草莓君生态园通过“共富果园”模式带动村民合作,助力人均增收12万元;嘉润牧鱼田园启动“共富鱼仓”项目,为低收入农户带来户均超1900元分红;田立方农场布局太空农业科技融创中心,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让生态农业成为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农业低碳化升级提供可复制的“临平方案”,更彰显了“两山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生命力。
在临平,每一株草莓、每一条鱼、每一片农田,都在诉说着绿色发展的故事;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个模式突破、每一份共富成果,都在印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无限可能。(周兆木 王忠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