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
加入时间:2025-09-09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产业含‘绿’量在持续提升,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了6430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时说。
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两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党中央作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大决策以后,国家层面接续制定了两部产业发展规划,一个是2012年面向2020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另一个是2021年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谈及“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辛国斌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
一是“更多见了”。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销量也实现同期增长,市场规模大概翻了三番多。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4%提升到40.9%,增长速度非常快。
二是“更好开了”。行业企业加大投入,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性能。比如,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500公里,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了30%,但寿命却提高了40%,充电速率也提升了3倍多,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从2020年的16.2%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2.1%。
三是“贡献更突出了”。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两万亿元,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辛国斌介绍,如高端制程车用大算力芯片还有短板,产业非理性竞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等。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画了“四抹绿”
绿色制造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例如,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也在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船舶这些耳熟能详的绿色产品也在大规模普及推广。
“可以说,工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画卷描绘了亮丽的‘四抹绿’。”辛国斌总结道。
一是绿色能源应用更加广泛。目前,我国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的。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氢能在钢铁、石化等行业应用也实现了突破,百万吨级氢冶金、30万吨级绿色合成氨实现全流程工艺贯通。
二是绿色原料的利用更加充分。2024年,我国废钢、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了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也超过了30万吨。
三是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累计培育了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在绿色制造体系的引领带动下,涌现了一批能效、水效“领跑者”,一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四是绿色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在形成了增长新动能的同时,也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未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辛国斌表示,将深入贯彻《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实力,在这方面,要开展低碳零碳工业的流程再造、共性绿色制造技术攻关,加大先进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的绿色导向,加强绿色低碳标准的供给和应用,强化绿色金融等政策赋能,进一步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记者 尚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