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好资源+好创意提升旅游体验
加入时间:2025-10-03  来源:经济日报  
 
  位于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怪石嶙峋、奇峰插云,素有广西版“小张家界”美誉,每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在景区内,既能沉浸于瀑布的清凉与原始森林的葱郁,也能欣赏瑶族歌舞表演,还能感受悬崖栈道与吊桥的惊险刺激,品尝瑶家竹筒饭、火熏腊肉等烟火气美食。”大瑶山盘王界景区导游黄国丽说。
  
  近年来,金秀巧妙地将文旅与康养等产业相融合,推出康养清凉旅游新体验。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院长梁琼平介绍,医院康养中心年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有效促进中草药种植、旅游康养等多业态协同发展。
  
  通过清凉旅游新模式的打造,金秀将天然“空调房”转化为文旅“热引擎”。今年上半年,该县接待游客559.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41亿元,同比增长18%。
  
  今年以来,广西文旅部门紧扣当地生态优良、山水清凉的资源禀赋,通过全方位挖掘、多角度创新、多场景呈现,持续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体验,为广西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
  
  不久前,2025白裤瑶瑶年节暨爽在南丹·洞天盛境音乐派对在南丹县瑶望天下景区·洞天盛境举行。当地创造性地将清凉资源与民俗节庆、音乐节等相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清凉旅游不能只有‘凉意’,还要有‘创意’,打造特色项目,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瑶望天下景区负责人吴华清表示,富有创意的项目能够带给游客更深刻、更丰富的体验,有效促进景区游客复游率、首游率的提升。
  
  近几年来,南丹县积极打造“康养避暑胜地世界白裤瑶乡”文旅品牌。“南丹县将加强资源整合与产品创新,持续开发森林康养、峡谷避暑、洞穴探秘、洞穴音乐会等特色产品,吸引全国游客前来,做大做强避暑经济。”南丹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谭善亓说。
  
  除了藏在高山与洞穴的清凉,广西随处可见的“果冻水”也是游客们的最爱。
  
  以“一河、百窗、千谷”闻名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每天都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景区周边,各式各样的摊位琳琅满目,农产品、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碧绿的水面上,游客们或泛舟划桨,或水中畅游。“从南宁自驾过来2个多小时车程就能享受到这股透明清凉的水,全家一起玩玩舢板、橡皮艇,吃吃当地美食,很开心。”来自南宁市的游客杜超凤已经连续两个周末带着家人过来游玩。
  
  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雨卜苗寨景区,只见水流清澈见底,在蓝天的映衬下宛如一块块蓝色的“果冻”。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抢鸭狂欢”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现场热闹非凡。“目前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周末单日游客量可达4000人次左右。”雨卜苗寨景区总经理梁敏说。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卫军介绍,近年来,融水打造“特色民宿+果冻水+露营+旅游”等新业态。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469.09万人次,同比增长12.7%;旅游收入53.09亿元,同比增长12.96%。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今年3月,广西推出国家a级旅游景区“一票3日使用制”,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该举措一经推出便得到景区企业和游客的支持与欢迎。同时,广西针对区外游客推出“跟着演出游广西”演艺消费专属卡,每季度发行3万张,让边旅游边看演出变得更加轻松。(记者 童政)
  
  
[农业] 绘就三农新画卷 奏响乡村振兴丰
[旅游] 好资源+好创意提升旅游体验
[林业] 广州南沙湿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旅游] 规范旅拍服务 让旅行更美好
[旅游] 仿古小镇成伤疤 没有文化就难有
[农业] 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如何补偿 广
[工业] 用好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
[旅游] 勿以简单限时扫了游兴
天蓝山绿水更清
从绿水青山到共富图景
书写古茶树两山转化新答卷
西藏那曲:湖光山色引客来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色“含金量
升易降难 消费套餐不应是单行线
多元共治建好无废城市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迎来政策利好
丢个旧沙发旧书柜 怎么比买新的
福建小城循环经济闯出产业新路
城市更新 生活焕新
空巢老年人情感需求催生外包儿女新业态
多地因地制宜明确好房子建设标准
从乐山的绿心公园看一座城市的格局
江西庐山市:以五治五美绘就和美乡村新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