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林业

 
国家公园保护有了刚性约束
加入时间:2025-10-09  来源:经济日报  
 

游人乘坐竹筏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游玩。邱汝泉摄(新华社发)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立法,为国家公园的布局设立、保护管理、保障监督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将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公园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国家公园的概念。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及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和海洋区域。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国家公园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保护的对象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范围为特定的陆地和海洋区域,保护的目的是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目前,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是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国家公园。
  
  上述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法明确了我国国家公园的行政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
  
  为保护好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法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持规划先行,要求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保护和管理的具体事项。
  
  国家公园法明确了国家公园分区管控制度,规定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国家公园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代表性强、核心资源集中分布或者生态脆弱需要休养生息的区域划为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区域为一般控制区。除为保护国家公园开展的调查监测、生态修复、管护巡航等活动,科研观测、基础测绘、文物保护、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活动,核心保护区禁止人类活动。一般控制区允许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且无法避让的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基础地质调查等公共服务活动。
  
  国家公园法要求,在设立国家公园前应当提出原有居民、企业生产生活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明确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当对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
  
  同时,国家公园法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规定对国家公园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按照国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有关规定统一进行确权登记,确权登记时应当将国家公园作为独立的登记单元。今年7月,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
  
  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重要理念之一,而全民共享是全民公益性的具体体现。国家公园可以为全民提供生态服务、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游憩休闲以及科研教学等公共服务。国家公园的全民共享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享受国家公园多元化价值的权利,也需要承担保护和发展国家公园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公园法对国家公园的全民共享作出多项制度安排,包括公众参与、扶持原有居民、社区共建、优先聘用当地居民等。
  
  此外,国家公园法明确,国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国家公园资金保障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资助等方式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持;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依法查处破坏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2015年我国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2022年11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记者 黄晓芳)
  
  

[旅游] 禁止把未开发开放区域作为旅游产
[农业] 小县城如何变身世界菜篮子
[工业] 北京发布工业旅游未来图谱
[农业] 海南白沙 绿成金生态富民
[农业] 传统农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农业] 农文旅深度融合 浙江胜丰村打造
[旅游] 无废旅游便利大于意愿
[林业] 北京多举措做好双节期间森林防火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天蓝山绿水更清
从绿水青山到共富图景
从污染源到资源:大庆油田让含油
卖不完的月饼要有合理去处
从家电到农机 以旧换新点燃国庆
升易降难 消费套餐不应是单行线
多元共治建好无废城市
住建部:五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
陪伴经济需监管相伴
打造韧性城市 守护好城市里子
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美丽中国就在你我身边 公园+模式让城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