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无废旅游便利大于意愿
加入时间:2025-10-10  来源:中国环境app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旅游市场迎来新一轮高峰。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最新测算数据显示,今年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在涌动的人潮中,与传统旅游习惯形成鲜明对比,无废旅游正从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
  
  从济南千佛山景区的“红袖章”保洁员随时分拣垃圾,苏州非遗景区用可降解餐具替代塑料用品,到年轻游客带着折叠杯、布背包开启旅程……事实上,无废理念正在重塑假期旅游的绿色底色。
  
  环保意识与无废管理双提升
  
  在浙江莫干山景区,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一家自带水杯、毛巾和洗漱用品,背包侧袋装着折叠购物袋。“我们已经坚持两年无废旅游了,刚开始不习惯,现在成了自然。”
  
  像张先生这样的游客正逐渐增多。各大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节前便携式餐具、折叠水杯、可重复使用洗漱套装等无废旅游用品销量同比有所增长。
  
  《2023年可持续旅行报告》显示,有89%的中国旅行者表示会在未来选择更为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旅行方式,在追逐远方的同时,守护可持续发展之美。
  
  景区方面也在积极行动。无锡太湖鼋头渚等多景区推行门票电子化,从源头减少纸质门票废弃物产生,还一并提升了景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
  
  青岛崂山提倡景区内商户不过度包装旅游商品,建立商品与包装物分开销售制度,鼓励商户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标准、可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替代用品,提供易降解、可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产品。
  
  杭州西湖则通过“垃圾换礼品”活动鼓励游客参与环保,游客只需收集2个洁净空瓶就可以在西湖边的3个指定点位,兑换1枝清香荷花或1个饱满莲蓬。巧妙地将“扔空瓶”变成“做环保”。
  
  云南勐腊县热带植物园更是将园林修剪枝叶粉碎堆肥回用,实现100%园林废物回收再利用,并打造无废竹博馆,通过废弃物创意展品展示“废物—资源—景观”循环理念。
  
  此外,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吕梁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等80余家单位联合发起了“国庆无痕出游倡议”,呼吁大家爱护自然万物,践行无痕出行。
  
  这些实践,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不断内化为消费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各地在无废景区建设过程中管理和服务的升级,以及设施的不断完善。
  
  无废旅游从理念到习惯的漫长之路
  
  尽管如此,在无废旅游热潮背后,记者注意到,仍有一些游客购买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内衣等用品,游客用大量快递纸箱打包行李后将包装随手丢弃等问题仍存在,这些现象无不揭示,尽管无废旅游理念已逐步推广,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虽然年轻群体对无废旅游的接受度较高,但有不少游客存在“外出旅游图方便”的心态,认为“偶尔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缺乏对环保行为的主动践行。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这个国庆中秋假期,美团闪购平台上的一次性压缩毛巾、高铁隔脏袋等酒店、高铁场景商品订单量增长了140%。
  
  此前,飞猪发布的《酒店环保数据报告》也显示,即便在上海、广州等已全面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政策的城市,仍有近五成住客会主动向前台索要“六小件”。
  
  依据中国饭店协会《2024酒店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机构的调研数据,2024年,我国酒店行业塑料制品消耗总量约45.7万吨,相当于1140架波音747的重量;每间客房日均产生3.2公斤塑料垃圾。
  
  更有景区搞“伪无废”,以高价可降解餐具变相增加游客负担。一些景区和民宿为了吸引游客、降低运营成本,仍在大量提供一次性用品,甚至将一次性用品作为“贴心服务”的卖点。
  
  要解决假期出游中的不环保问题,推动无废旅游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游客等多方协同发力,共同破解现实困境。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一方面,可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明确禁止或限制旅游场景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快递包装回收点等的投入;同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旅游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对积极践行无废旅游理念的企业给予奖励。
  
  旅游企业和景区作为无废旅游的重要践行者,应主动承担起环保责任,引导顾客携带个人洗漱用具。如入住期间,自行准备物品的客人可以享受价格优惠或得到一些小赠品。这种做法既帮助酒店节省开支,又能提升顾客的绿色环保理念。
  
  对于一些游客而言,“不是不想环保,而是实在不方便”,在旅途中,轻装简行与现实需求常常产生矛盾,无废旅游要从“认知”转为“习惯”,仍要需破解环保与便利的博弈。
  
  长假过后,各旅游景区逐渐恢复宁静,但无废旅游的考题依然摆在面前。无废旅游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只有从意识提升、设施完善、责任落实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逐步减少假期出游中的不环保行为,让无废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新风尚。(记者 史小静)
  
  
[旅游] 禁止把未开发开放区域作为旅游产
[农业] 小县城如何变身世界菜篮子
[工业] 北京发布工业旅游未来图谱
[农业] 海南白沙 绿成金生态富民
[农业] 传统农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农业] 农文旅深度融合 浙江胜丰村打造
[旅游] 无废旅游便利大于意愿
[林业] 北京多举措做好双节期间森林防火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天蓝山绿水更清
从绿水青山到共富图景
从污染源到资源:大庆油田让含油
卖不完的月饼要有合理去处
从家电到农机 以旧换新点燃国庆
升易降难 消费套餐不应是单行线
多元共治建好无废城市
住建部:五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
陪伴经济需监管相伴
打造韧性城市 守护好城市里子
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美丽中国就在你我身边 公园+模式让城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