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林业

 
山西太原深化集体林改探路绿富同兴
加入时间:2025-10-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清晨,阳曲县护林员张富强便手持智能巡林终端,开始在林间穿梭。“以前山林是集体的‘大锅饭’,现在确权到户,大家比对自家菜园还上心。”他身旁的山林,正是山西省太原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动注脚。
  
  得益于集体林改,太原市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进生态价值实现,全市林木覆盖率攀升至43%,林草总产值达25.9亿元。如今,越来越多的林农端稳了“生态碗”,在黄土高原上铺展出一幅绿富同兴的生态新画卷。
  
  制度破冰,筑牢改革根基
  
  “市级总林长签发林长令,县乡村三级齐发力,太原林改以制度创新打通绿色脉络。”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改革发展科科长郝丽娟介绍,今年初,市县两级同步出台总林长令,成立工作专班,将林改纳入林长制考核硬指标。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12次,市县领导破解林地确权难题32件,在阳曲县西沟果岭等改革一线啃下“硬骨头”。
  
  坚实的顶层设计和有力推动,为基层改革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政策持续释放制度红利:清徐县试点林地经营权流转“三权分置”,允许农户保留家庭承包权;古交市制定方案,探索林草碳汇交易路径;娄烦县建立“合作社+林农”利益联结机制,575名脱贫群众年均增收超万元……随着改革深化,全市已打通7种类型登记发证的壁垒,完成9个县区原林权数据整合入库,晋源区更实现了地籍调查全覆盖。
  
  改革共识的凝聚同样关键。广泛深入的宣传为深化集体林改注入了持续动力,阳曲县制作的《林改明白纸》用漫画解读政策深入人心,万柏林区拍摄的《山林里的致富经》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百万。“以前觉得林子不值钱,现在知道一棵树也是‘绿色存折’。”小店区养蜂户贾冬牛的感慨,正是群众观念深刻转变的真实写照,也为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多元探索,激活山林潜能
  
  顶层设计的完善,激发了基层实践的无限活力。阳曲县西沟果岭的3000亩核桃林下,柴胡与土鸡和谐共生。“通过整合12户碎片化林地,合作社发展立体种植,亩均收入从800元跃至3000元。”合作社负责人武全民说。目前,阳曲县“先厘清权属、再规模经营”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在古交市马兰镇,1.2万亩油松林间的碳汇监测塔实时传输生态数据。按当前市场价,这片林子每年可创造40万元碳汇收益,实现“空气变钱”的突破。
  
  与此同时,太原市环城生态圈正崛起为绿色经济带。尖草坪康养基地预订排到3个月后,万柏林区生态度假区日均接待游客200人次,晋源区蒙山景区通过林权入股带动农户年增收1300万元。目前,太原市城六区探索实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模式,形成了“景区带村、村兴景旺”的良性循环。
  
  “场村共建”模式则探索出国有林场与乡村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全市五大国有林场与19个行政村共建共富的实践同样亮眼,其中,东山林场543亩抚育示范点带动36名村民人均增收5200元。“以前林场管林子,村民偷偷砍树,现在一起护林搞产业,林子更绿了,钱包更鼓了。”护林员冯根柱道出“场村共建”模式的精髓。今年,五大国有林场共提供用工4970人次,带动群众增收530万元。
  
  绿富共赢,释放生态红利
  
  制度创新与多元探索的叠加效应,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和民生福祉。在娄烦县白道村柴胡基地,63岁的高林栓细数3笔收入:土地流转金800元、在基地务工工资1.2万元、年底分红3000元。这个曾因煤炭枯竭陷入困境的村庄,通过6000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
  
  这样的蜕变正在太原乡村蔓延。2024年,阳曲县36家造林合作社发放劳务费724万元,古交林麝养殖年产值破1100万元,小店区“党支部+合作社”养蜂模式让西家凹村4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生态改善的成绩单同样亮眼,成为绿富同兴的坚实底色。全市森林质量提升68万亩,东西山生态屏障固碳释氧能力年均增长12%。娄烦县汾河沿岸形成50公里生态廊道,晋源区蒙山景区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前刮风沙眯眼,现在开门见绿,空气都是甜的。”西山脚下市民王芳的感受,生动诠释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改革仍在深化,未来更加可期。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明确,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权分置”延包试点,年底前化解全部历史遗留问题,让更多山林活起来、绿起来、富起来。(邢云鹏)
  
  
[林业] 山西太原深化集体林改探路绿富同
[林业] 广东佛山以提升林长制运行效能推
[农业] 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旅游] 科技游持续升温 如何开辟文旅新
[林业] 安徽: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用心守
[农业] 安徽将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
[旅游] 长春莲花山:五张名片奏响四季欢
[林业] 江西:创新机制做好三活文章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天蓝山绿水更清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自觉行动实现粮食节约人人有责
我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新成效
仪式感不是浪费的遮羞布
从老房子到好房子 托起稳稳的幸福
淮北以生态微治理助推美丽城市建设
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
江西崇仁同心聚力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
吉林省:银发经济发展主攻四类产业业态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