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绣花功夫治水 江苏如何守护一泓清水北上
加入时间:2025-10-21  来源:人民网  
 
  江苏淮安,清晨的运河两岸碧波荡漾,市民陈先生正在步道上晨练。“以前这段运河水质不好,夏天还有异味。现在水清了,两岸也建了公园,成了我每天早上必来的地方。”望着清澈的运河水,他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这样的变化,成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十余年来生动的写照。作为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工程自2013年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出省超91亿方,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
  
  统筹协调 筑牢跨流域调水“生命线”
  
  跨流域调水,考验的是统筹协调的智慧。
  
  从工程蓝图到水流奔腾,江苏以一以贯之的精细调度和制度创新,筑牢跨流域调水的坚实“生命线”。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程建华介绍,该工程的主要供水目标是补充江苏、安徽、山东等受水区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兼顾农业、航运和其他用水,并为向天津市应急供水创造条件。
  
  在南水北调江苏集中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输水干线的运行数据。“我们严格按照‘统一调度、联合运行、属地管理、省际交水’原则,构建起完善的管理模式”。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吴海军介绍,12年来,江苏段工程连续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调水出省任务,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更令人欣喜的是,工程的运行让千年运河焕发新生。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连续4年全线贯通有水,重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动人景象。
  
  精准治理 织密水质安全“防护网”
  
  一渠清水北送,关键在“净”。
  
  从南到北、从源到渠,江苏以“绣花”般的细致治理,为南水北调织就了一张张水质安全“防护网”,守住了流动中的碧水与民心。
  
  2003年,江苏省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实现“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的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三先三后’原则”。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局督察专员高山介绍,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江苏先后实施2批治污工程,共完成治理项目305项,包括工业点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治污防线。
  
  在三阳河畔,退休教师王大爷感慨道:“以前这一带有很多化工厂,关停搬迁后,河水越来越清,连多年不见的鱼虾都回来了。”
  
  记者了解到,扬州市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周边划定核心保护区,开展京杭大运河沿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面对开放式河网输水带来的水质风险挑战,江苏形成了一套精细化的管控体系。生态环境部门设置9个干线监测断面,实施动态监测;交通运输部门加大船舶运输执法检查力度,从严危化品船舶管控;住建部门则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
  
  “通过这些措施,调水期间输水干线9个国考断面每月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出省京杭大运河山头站点日均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中ⅱ类占比92.0%。”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四级调研员李昌成说。
  
  生态赋能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从“治水”到“兴水”,从“输水”到“润泽”,江苏正用一泓清流带动一片生机。工程的综合效益,正在沿线各地不断显现。
  
  据悉,通过全力推进河湖空间管控,江苏沿线四市累计划定河湖管理范围线超3万公里,运河自然岸线率提升至56.6%。江北运河“六湖”累计退圩还湖超300平方公里,沿线生物多样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最让人惊喜的是水雉又回来了”。在洪泽湖边观鸟的摄影爱好者张女士指着远处的鸟群说,看那片水域,好几对水雉正在孵卵。这种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水凤凰”,已经消失很多年了,现在能在我们这里安家,说明湖水真的变好了。
  
  数据显示,洪泽湖区域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十年前均有增加,骆马湖水生物种较之前也有上升。
  
  “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促进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吴海军表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实施后,进一步完善了江苏水网体系,一方面提高了区域供水保证率,支撑行业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改善了内河通航条件,提升了金宝航道等一批河道的通航标准。
  
  洪泽湖畔,白鹭翩跹;运河两岸,垂柳依依。这条千里水脉,正以其清澈甘甜,滋润着广袤的北方大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谱写着人水和谐的崭新篇章。(记者欧阳易佳 实习生刘艺璇对此文亦有贡献)
  
  
[林业] 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实
[工业] 解开企业固废危废管理心结
[旅游] 科技游持续升温 如何开辟文旅新
[工业] 清洁能源为新疆节能减排注入绿色
[旅游] 别被新型旅游项目忽悠
[林业] 我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林业] 安徽马鞍山:四个转型打造林长制
[农业] 从一粒粮的旅程看大国粮仓根基稳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通过国补换新家电后 那些被淘汰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
网约车一口价被叫停 回归理性才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高需求低入住率考验养老服务的精度
城中村改造提速 开发商抢夺房票客户
让住得更好照进现实
多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落地见效
以高质量发展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