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长白山65年保护与发展实践
加入时间:2025-10-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宛如一道天然屏障矗立在亚洲大陆东北部。自196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一代代长白山人历经65载接力守护,从“靠山吃山”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向“养山富山”的生态文明探索,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提供生动样本。
  
  守护生态“宝库”
  
  清晨6点,长白山头道白河的晨雾里,河道上,几只亚成体中华秋沙鸭正扑扇着翅膀练习独立觅食。“在保护区内,这种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年间从3至4对繁殖对增长到最多时接近20对,近百个人工巢成了它们在头道白河流域的主要‘产房’。”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长白山科学研究院)(以下称“保护中心”)副研究员王卓聪告诉记者。
  
  这份生机,正源于长白山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作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发源地,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2%,保留着欧亚大陆东部最典型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为守住这份家底,2005年,吉林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称“长白山管委会”),实现对长白山“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管理”;三代巡护员累计行程超4000万公里,保护中心头西保护管理站站长李圣文仍记得:“年轻时,跟着师父靠双脚丈量山林,如今我也带着徒弟学习用无人机巡护。工具变了,守山的心没变。”
  
  “北斗导航、卫星电话、无人机已成日常装备。”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忠磊介绍,中心正计划增加“森林眼”布设,试点东北虎预警监测系统。如今,“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已显成效,红外相机多次捕捉到野生东北虎踪迹,其活动范围扩展至8个保护站。
  
  从1979年,长白山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到2024年3月,入选新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集齐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世界地质公园三项国际认证,长白山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治理经验得到更多业界认可。今年7月,当地政府部门与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9月,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签署姊妹公园协议。
  
  “依托大长白山生态保护利用机制,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生态保护模式与‘两山’理念实践示范区,为大长白山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夯实生态基底。”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飞说。
  
  激活发展“引擎”
  
  65年生态守护筑牢的“绿色家底”,正通过产业创新、交通升级,源源不断转化为区域经济的强劲动能。
  
  进入秋季,山林早早换上了彩衣,美人松的深绿、白桦叶的金黄、枫树的火红层层叠叠。晨雾还没散尽,游客的笑声就漫过了景区的木栈道。
  
  2024年,长白山主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40.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近年来,当地文旅部门以“全域开发、全季挖潜、全链融合”为方向,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探索。
  
  积聚旅游人气,离不开更密集的高铁和高速网络的建成。
  
  9月28日,沈佳高铁沈白段正式通车,线路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起自沈阳北站,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接入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长白山站。至此,大长白山区域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北京与长白山的时空距离缩短至“半日达”。
  
  “新高铁开通后,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游客明显增多,这个黄金周假期,酒店整体住客率同比上升两成。”吉林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创新业态中心总监王军玲说。
  
  同一天,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全线贯通,为自驾爱好者提供了前往长白山旅游的更多选择。作为串联长白山北、西、南三个景区的特色旅游公路,行驶在331国道上,颇有“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目前,吉林省正加快推进g331沿线旅游资源开发。长白山管委会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交通行业管理科科长张伟平说:“我们希望将沿线打造为视域景观优美、配套体系完善的特色边境风景道,让更多游客通过自驾、骑行、徒步等方式前来体验。”
  
  在长白山地区深耕文旅行业多年的金水鹤酒店经理杜微对此颇有感触。她说,过去游客以游览天池为主,如今交通便捷,加上能玩的项目多,游客行程安排得都很紧凑。
  
  一子落,满盘活。区域协同发展为生态旅游价值提升注入更多动能。
  
  从“十二五”时期的“一枝独秀”,到与长吉旅游经济“双核引领”,再到长吉都市冰雪、大长白山冰雪生态、通化梅河冰雪融合、松原白城冰产业“四轮驱动”,吉林省不断探索,构建起“以长白山为核心,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旅游业空间布局。
  
  近年来,依托长白山优质冰雪资源,吉林省及地方政府引进了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长白山华美胜地等高端冰雪旅游项目,还与新疆共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助力区域冰雪产业集聚发展。
  
  “接下来,我们计划以沈白高铁开通为重要节点,进一步丰富业态、加强营销,努力改变‘长白山只有天池’的认知。”吉林省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监王洋说。
  
  架起人文“桥梁”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
  
  从《山海经》中的皑皑霜色,到清末知县刘建封笔下山棱可辨的十六座主峰,长白山历时弥久,底蕴愈深,沉淀下深厚文脉,往来的人们在此与山川相拥、与文明对话。
  
  如今,长白山已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科研探索与文化共鸣的精神纽带。
  
  从二道白河镇沿山路向上,半山腰的一栋三层小楼格外显眼,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工程师宫振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波形,仔细探寻来自地下深处的信号。
  
  作为世界地质史上喷发规模最大的火山之一,长白山不仅为我国火山地震预警和防灾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更成为全球火山研究的重要样本。“各国火山专家到访中国,这里是‘必经之站’。”保护中心地质公园办公室负责人张荣杰说,已有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在此设立观测站,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研究,让“世界物种基因库”的科学价值持续释放。
  
  回到山下,文化活力同样动人。每年夏季,这里总能掀起青春热潮——因《盗墓笔记》结缘的“稻米”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或主题露营、生态徒步,或体验非遗手作,用热爱续写与长白山的联结。长白山管委会商务局综合科科长侯彦宇说,正是这些熟悉的文化符号,让年轻人主动走近这片山林。
  
  而在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万余平方米的长白山金代主题街区更让历史“活”了起来。游客踏入“城门”便化身“金代旅人”,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漫步在恩都里休闲度假商旅社区,民乐旋律与山林风声交织;文创店内,吉林艺术学院学生以松针、白桦为灵感创作明信片、木雕;画廊里,中俄画家笔下的林海山川,展示不同视角下的自然之美。
  
  “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天书”,我国著名森林生态学家王战曾如是评价长白山。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留在这里工作、创业,人潮往来间,更显生机盎然。
  
  “我想念,金色的松针、红色的枫叶,我想念腊月窗上的冰花、窗外亭亭玉立的白桦……”曾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王明迪回到家乡二道白河镇创业,用沉淀的青春经历以及对长白山的依恋,唱出了无数像他一样向往这片林海的同好者心声。
  
  “山与山相望相依,人与人相知相守,长白山的滋养永远让人疗愈身心。”这是这名“85后”为青年共创空间取名“屿山”的用意所在。
  
  一方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画卷。
  
  长白山,在筑牢东北生态屏障之上,不断书写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向着未来笃定前行。(记者金津秀 王帆 孙鹏程)
  
  
[旅游] 让乡村游更有国际范儿
[农业] 土办法助力防范农村露天焚烧
[工业] 用好一企一档 提升监管精准化水
[农业] 山东临清:抢农时打响秋收攻坚战
[旅游] 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林业] 福建上杭场村合作发林票促共富
[林业] 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实
[工业] 解开企业固废危废管理心结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通过国补换新家电后 那些被淘汰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
网约车一口价被叫停 回归理性才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人民城市民生为大
上海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更新
高需求低入住率考验养老服务的精度
城中村改造提速 开发商抢夺房票客户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