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乡村游更有国际范儿 |
加入时间:2025-10-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
|
|
近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地——浙江湖州安吉,向世界揭晓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贵州黄岗村、四川基卡依村、江苏东罗村、浙江荻港村四个乡村入选。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江南水乡到西南山寨,我国已有19个“最佳旅游乡村”,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中国备受青睐,可谓实至名归。以荻港村为例,那片1007亩的桑基鱼塘,源起2500多年前的生态系统,至今仍然葆有活力: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更重要的是,荻港村把桑基鱼塘变成了开放的生态实验室,设计出沉浸式研学路线,实现了从传统渔桑文化向现代业态的转化。2024年,就有40个国家的游客“只为一口塘”而来,专程打卡这个“原汁原味”的古村落。
一个个乡村的美丽蝶变,让“两山”理念有了具象化的表达。观察需求端,“奔县游”“乡村游”出圈,小城不小众,乡村更精彩;透视供给端,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催生出民宿经济、露营经济等新业态。“十四五”时期,我国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左右。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增收就业的直观收益之外,还有不少潜在效益。比如,“村ba”“村超”“村歌”等一系列“村”字号文体旅活动赢得了广大游客喜爱。从“卖风景”到“卖产品”,再到“卖生活方式”,乡村旅游也在根据消费需求转型发展。又如,一些地方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建设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文化美、精神美。可以说,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乡村旅游也有独特的作用。
“最佳”是荣誉,也是一种期待。游客到乡村去旅游,不单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希望见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了让游客来得了、玩得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建设“四好农村路”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的双向通道;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扮靓村庄的同时,也会改善人居环境;引入民宿、咖啡店、书屋等新业态,既丰富消费场景,又将便利村民生活。
进一步看,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返乡者、创业者走进乡村,带动更多产业向乡村集聚。种植、采摘、康养、研学、运动……乡村已成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创业空间。今年7月,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乡村ceo)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新职业。此前,乡村ceo在政府主导下分别于浙江、广东、云南、广西、重庆等地开展试点,累计培养约6.6万名乡村经营性人才。如何让这些人才更好在乡村大展身手,还需业内各方共同努力。
更多中国发展故事,正在乡村书写。如今,中国乡村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列入“看中国”的行程单。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独特优势,山水之间绘就“共富画卷”,乡村旅游将会更有“国际范儿”。(评论员 子房先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