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水青山剪影(图片)

 
内蒙古:北疆大地绿更浓
——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见闻
加入时间:2025-10-24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秋日的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层林尽染、景色宜人。陈晨摄

  金秋时节,北疆大地层林尽染,从浩瀚林海到片片绿洲,从广袤草原到连绵丘陵,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这些重要论述,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护好每一片森林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记者沿着栈道走到林场深处的一处平地。在这里,一张巨幅照片格外醒目,照片是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场与护林员交流的场景。
  
  林场职工王一凡说:“总书记当时就站到这里,询问我们的工作,关心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工资待遇有保障,心里很踏实,干劲特别足。”
  
  在王一凡的话语和笑容中,记者感受到了基层林草工作者满满的幸福感。喀喇沁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明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马鞍山林场森林面积由建场之初的4.2万亩跃升至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5.7%,昔日的荒山蝶变为林海。”
  
  马鞍山林场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林木数量的增多,还体现在“两山”转化上。在林场100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木耳、圆蘑、灰蘑长势喜人,林场职工刘永志介绍:“种植木耳的利润超5000元/亩,收入很可观!”在木栈道两侧,记者看到成片的赤芍、苍术等中药材在林荫下茁壮生长,部分中药材已进入收获期。
  
  “我们按照林场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重点培育林菌、林药两类林下经济产业,打造了元蘑、灰树花、赤芍、苍术等林下仿野生种植示范点。”李明说。目前,喀喇沁旗种植林菌2万亩、林药7万亩以上,吸引1600余户群众参与,户均增收6000余元,让“叶子”变成了群众口袋里的“票子”。
  
  治好每一块沙地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不仅要守好每片森林,也要治好每片沙地。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线穿沙公路如一条缎带蜿蜒在金色沙海中。这条全长36公里的公路,既是当地的交通要道,也是科学治沙的生动实践。
  
  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土地达727.4万亩,沙地分布广、面积大、沙化重、治理难。
  
  “科尔沁沙地很特殊,这里沙粒细、流动性强,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治理难度相当大。”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付广军向记者介绍,当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治沙方式,通过修建穿沙公路将沙地分割成500米见方的网格,并进行分区治理。穿沙公路让大型机械设备顺利深入沙地腹地开展建设。如今,穿沙公路修到哪里,治沙网格跟进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
  
  记者看到,在穿沙公路两侧,工人们正采用新型稻草沙障固沙,沙障内新栽的柠条、沙蒿等植物吐露新绿,形成了层层递进的生态防线。
  
  同时,为有效破解生态治理“政府投、企业干、群众看”的问题,当地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推动其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目前,翁牛特旗累计投入3.82亿元,完成沙地治理40.1万亩,带动7500余名农牧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7600余万元,人均增收超1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治沙不代表不要沙子,而是要科学利用。”中国治沙学会副会长胡培兴表示,“治沙过程中可以预留部分沙区发展生态旅游,许多游客特别是南方游客非常青睐‘金沙碧树’的独特体验。”如今,科尔沁沙地的沙漠旅游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完成营造林1.48亿亩、种草3.67亿亩、防沙治沙1.85亿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双减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1亿亩。
  
  绿色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使绿色永远成为内蒙古最亮丽的底色。”王一凡的话语,道出了内蒙古基层林草工作者的心声。(记者 岛晓霞)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农业] 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旅游]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农业]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旅游] 多地工业游出圈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