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云南楚雄七抓七解决 推进林下经济 |  
    | 加入时间:2025-10-3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  |   
    | 
         
          |  |  
          | 今年1—6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实现产值68.67亿元,同比增长34.3%。 
 楚雄州出台了全国首个林下经济使用林地林木规范,姚安县“林下种花”模式得到省委书记点赞,元谋县“林业碳汇开发”模式入选全国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楚雄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能林下经济发展被省委改革办列入全省典型案例,《楚雄州推进少雨干旱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楚雄姚安林下种植花卉发展富民产业的实践路径》入选全省第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楚雄州通过“七抓七解决”,持续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打造“两山”转化样板。
 
 ——抓资源盘清,解决“在哪发展”问题。将全州林地资源进行区划,绘制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资源状况“一张图”。全州林地面积3103.28万亩,核查确认适宜发展林下种养地块6867个、面积212.73万亩。其中,已经开发利用42.49万亩,占适宜发展面积的19.97%;待开发利用170.24万亩,占适宜发展面积的80.03%。适宜开展林下采集地块面积2721.69万亩,适宜发展森林景观利用地块面积1963.03万亩。
 
 ——抓深化改革,解决“如何发展”问题。推进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改试点,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木本油料科研实验示范基地1062亩、建立松露科研基地437亩,以示范引领,提升集体林经营水平。盘活用好森林资源,推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6宗,收益177.31万元,林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深化集体林改,探索推广“保育促繁”和“包山育菌”,全州推广包山育菌253.5万亩,野生菌总产值达86.6亿元,同比增加近10亿元。
 
 ——抓政策出台,解决“怎样发展”问题。着力构建“2321”政策体系,印发加快现代林草产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项实施意见,林下经济、食用菌、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3个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林下经济工作计划、关于支持双柏县建设茯苓大县的若干措施等2项配套文件,出台了楚雄州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指导各县(市)科学、有序、规范、合理地发展林下经济。
 
 ——抓主体培育,解决“谁来发展”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招大引强与培优扶强相结合,认真分析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和业态产品发展情况,积极引进和大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产业优势强、发展有基础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州林下经济市场主体达585户、省级龙头企业11家。
 
 ——抓基地示范,解决“引领发展”问题。引导并要求各县(市)因地制宜建设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目前,全州共建成总面积8.8万亩的林下经济基地528个,其中示范基地103个。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让群众学有标杆、干有样板,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引领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抓联农带农,解决“为谁发展”问题。探索“龙头企业+党组织+合作社+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组织体系,建立党组织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姚安县按照“721”分配机制,15个农户户均分红1万元以上。南华县探索菌山承包“523”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五街镇开们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仅承包山林就达141.9万元,村民人均分红3400元。
 
 ——抓金融赋能,解决“钱从哪来”问题。制定出台了全省首部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持续深化“三权分置”,拓展林地经营权权能,破解困扰林业经营主体林权量化难、融资难等问题。目前,武定县颁发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37本,创新推出6笔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共215.5万元。楚雄市发放经营权证8本,银行授信额度达80万元。姚安县发放“林花贷”655万元、支持14户林下花卉种植户和两家企业发展,率先探索林下花卉保险、投保首单“林花险”,形成全产业链保障体系。(代金红 曹静 李诗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