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加入时间:2025-11-0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鲁明川
 
  提振消费,能消费是前提。居民拥有稳定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要多措并举增加人民群众各类收入来源,尤其是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当前我国消费动力的阶段性挑战依然存在,一些领域的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2024年,全国居民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选择。另外从日常消费结构来看,教育、医疗、养老等刚性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较大,“一老一小”消费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一方面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以吸纳更多群体高质量就业,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强化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和激活,保障和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针对日益增加的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体,要探索针对性的收入保障政策,比如,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破解“一老一小”难题,让更多群众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撑起能消费的底气。
  
  提振消费,愿消费是基础。当前,尽管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但我国消费市场仍呈现出潜力大、韧性强的特征。2024年,我国市场规模继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直接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继续发挥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与此同时,消费业态不断创新,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态势逐渐显现,越来越多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品质。2024年,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智能低耗家电、新能源汽车的换代需求猛增,智能终端与个性化产品持续热销,健康、养老、文化等新领域的需求快速扩容,以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为代表的新消费业态获得越来越多人青睐。为此,可一方面强化就业、生育、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缓解居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消费更新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拓展多样化消费场景,提升情感和文化体验,优化消费券发放和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居民消费欲望。近年来,服务业与制造业不断深度融合,服务型消费业态不断创新、比重日益提升,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的高质量消费将是未来重要发力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推动优质产品和服务下沉;各地可结合自身特色,创设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生态型消费项目,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消费品牌。
  
  提振消费,敢消费是保障。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扩大消费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多地打出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组合拳”,维护好、保障好消费者权益,有力提升了当地居民消费能力、拓展了外来游客的消费空间,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个别地区一些重点消费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还有待提升,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需着力构建安全、透明、优质的消费环境,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和终端物流配送渠道信息公开与反馈机制建设,健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让居民放心消费。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执法,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跨部门联合方式提升监管成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市场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旅游景点宰客等市场乱象,保障消费者能够安全消费、明白消费。
  
  消费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菜篮子”“购物车”。提振消费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回应民生诉求、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所需,这要求多措并举激活和释放消费潜力,点燃“中国消费”这台强劲引擎,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澎湃活力。(作者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农业] 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旅游]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农业]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旅游] 多地工业游出圈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