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发展

 
当好绿色发展的行动派
加入时间:2025-11-03  来源:中国环境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部署。
  
  记者看到,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持续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以实际行动书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走得更快更稳
  
  产业向“绿”、产线向“智”、产品向“新”。在“钢城”河北唐山,钢铁产业正在实现绿色“蝶变”——
  
  在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热轧酸洗车间,新一代酸洗低碳产品在经历多道自动化工序后下线。这一产品实现废钢资源100%回收利用,综合降碳30%以上,不仅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低碳排放钢的需求,同时兼顾高硬度与高韧性的优异性能。
  
  一块钢铁的变化,折射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和探索。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
  
  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产业发展迅速。各地积极培育和壮大绿色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农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为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东北地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推行绿色防控、科学施肥,全国化肥农药施用量连年下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4%。
  
  能源结构更加清洁低碳。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面向未来,《建议》对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作出部署。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全面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更绿更美,生态环境“成绩单”持续刷新
  
  在广西桂林阳朔县,悠悠漓江宛若一条玉带,游人的欢声笑语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现在向客人讲解,不用扯嗓子吼了,竹筏电力化改造明显提升了游客的舒适性。”竹筏工莫剑斌说,以前的燃油竹筏,不仅噪声大、污染空气,还有燃油泄漏风险。如今,竹筏装上电动机,恼人的突突声和尾气成了往事,更好保护漓江的一江碧水。
  
  如今,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连续4年保持“优”等级,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感受桂林山水的魅力。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我国生态环境“成绩单”持续刷新——
  
  蓝天碧水正在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北京亮马河、厦门筼筜湖等河湖经过治理,变身为风景优美的“城市会客厅”。
  
  更多绿色点染着祖国大地。“三北”工程攻坚战持续推进,科尔沁沙地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黄河泥沙输入量大大减少,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北京利用腾退土地建生态廊道、口袋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成都蜿蜒的天府绿道如碧色丝线,人们穿梭于油菜花海与竹林幽径之间,享受绿色福祉;济南“点亮”一城山色,一个个山体公园拓展绿色空间,人们在登山健步中品味“慢生活”……“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在成为现实,人们尽享绿色生态之美。
  
  因绿而兴,不断探索和谐共生发展新路
  
  苍山洱海间,越野跑者的脚步踏破晨雾,帆船帆板划开碧波如练。在金秋十月的云南大理,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连续第三年在此举办。
  
  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大理推动户外运动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新纽带,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不少地方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
  
  生态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在浙江,湖州长兴县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旅游优势、区位优势,以“民宿圈”带动“经济圈”繁荣。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推广建设生态茶园,引导茶农提高茶叶品质,带动茶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
  
  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进。从新安江到赤水河、再到黄河……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建立数十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关部委联合出台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人与青山两不负。各地实践证明,良好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即将迈上“十五五”新征程,《建议》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求“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等。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表示,落实《建议》相关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推动“十五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将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敬 黄庆刚)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农业] 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旅游]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农业]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旅游] 多地工业游出圈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