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示范创建

 
林下经济的广西样板
加入时间:2025-11-0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以政策为基、以科技为翼、以民生为本,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蹚出一条生态富民的样板路
  
  林下经济的“广西样板”
  
  “要不是4月太旱,还能多收入3万元。”10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红椎林地,村党支部书记容家良说起红椎菌收益,有点甜蜜的烦恼。去年,他的收益是8万元。而他更期待的是,若钦州市林科所的红椎菌技术推广目标顺利实现,亩收入有望达到六七千元。
  
  沿着山路上行,林间有不少黄色标牌,这是钦州市林科所标记的红椎菌天然生长点。林科所副所长赖崇健说,红椎菌被誉为“南方红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目前还无法人工培育,只能通过改良生长环境、精准补给营养等措施,推动红椎菌产业从单纯“靠天吃饭”向科学促产转变。
  
  浦北县有天然椎林面积38.4万亩,其中红椎林面积26.1万亩,盛产红椎菌的椎林面积15万亩。2024年,全县红椎菌产量810吨,产值4.86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
  
  林下经济的富民图景,在广西比比皆是。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巧玉介绍,作为南方重点林区,广西早在2011年就以集体林改为契机,将林下经济作为破解“林业周期长、林农增收难”的突破口,硬是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截至2024年底,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达1388亿元,惠及林农超1200万人,人均年增收超4000元。
  
  林下经济的活力,不仅体现在林农的钱袋子上,更在国有林场的转型实践中激荡回响。
  
  南宁树木园主任余注光回忆,1997年,树木园打破“一木独支”的传统经营困局,注册公司尝试自主养殖梅花鹿,可梅花鹿的养殖难度远超预期,此后20多年里,鹿崽存活率始终在20%—30%的低位徘徊,产值增长几乎停滞。
  
  转机出现在2021年。树木园借助自治区林业局出台的林下经济“一场一品”政策东风,引进优良梅花鹿品种、优化种群结构,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广西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控全程植入科学管理。
  
  短短3年,梅花鹿生态养殖及精深加工产业彻底“起死回生”。2024年,自主繁育幼崽200头,新生崽成活率跃升至90%以上,总存栏迅速扩大到近1000头。研发的鹿茸片、鹿血米、鹿酒等40多种衍生产品声名远播。如今,在梅花鹿产业的带动下,周边农户建果园、种象草,供应梅花鹿养殖,形成了可持续的林下经济链。
  
  与南宁树木园的“重生”不同,广西国有七坡林场的林下经营堪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林下艺术”。近年来,林场积极探索以“鸡血藤+”为核心内容的多元立体经营模式,总结出“林+林(药)”“林+林+藤(草)”“林+林+藤+草”“林+林+藤+草+菌”等二元、三元、四元、五元高效立体栽培模式,亩产值最高可超万元。
  
  在林场专门打造的研学路两旁,成年人手臂粗的鸡血藤缠绕松树而上。“这是7年生鸡血藤,现在切成干片后每公斤能卖14元,但等到8年药效会更好。”七坡林场场长蒋林抚摸着藤蔓,语气里满是自豪。目前,林场已与制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订单式种植。
  
  蒋林介绍,林场还建设了“七彩七坡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区”,正集聚中国林科院等顶尖科研力量,打造集推广示范、采摘游乐、农事体验,餐饮文化、休闲观光、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林业综合体,让绿水青山变成可体验、可共享的民生福祉。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林下经济研究团队负责人陈幸良非常看重在七坡林场开展的项目研究。他带领的团队还在广西资源、金秀等县开展近自然林下资源高效复合经营示范、森林多功能一体化经营示范、道地林药全产业链示范以及集景观、康养多功能于一体的资源高效利用示范等项目研究。
  
  陈幸良表示,广西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林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团队将广西作为重点,根据中国林科院的部署,联合广西林科院、七坡林场等单位,协力攻关,着力破解林下经济发展中林地利用单一、经营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等问题,集成示范森林与林下经济资源多元高效经营技术,打造科技提升林地利用价值的典型样板,为深化集体林改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团队研发应用的林下经济关键技术,对解决林下经济的资源高效利用不足、经营技术粗放、生态种养效益不高等难题,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示范区亩均林地收入提升20%以上,林地固碳持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草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明确,将围绕“扩规模、优品种,调结构、补链条,强龙头、拓市场”,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推动林下经济产量、质量稳步提高,结构、链条全面优化,企业、市场持续壮大,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1400亿元;到2030年,让林下经济的生产、加工、流通、溯源体系更健全,实现产地优美、产品绿色、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吴兆喆 雷明旭 张雷)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农业] 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旅游]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农业]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旅游] 多地工业游出圈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